熬中药的学问也不小,所用的器具、火候、时间等都要考虑。煎药方法不同,中药药效不同。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怎样熬中药药效最好?

很多人开完药后将药带回家,自己熬制中药。那么,如何熬制中药,才能使药效发挥得最好?本草铺小编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煮药需用白开水现在人们熬药经常是打开自来水直接用,其实熬药最好是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先煎后煎分药性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此外,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3、开盖关盖要注意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些挥发性药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滋补药应微火久煎,便药、伤风感冒药用猛火、时间短。煎药最好用砂锅,因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5、药汁最好煎毫升煎取的药汁多少非常关键。煎三次,一次煎毫升左右为好。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当然这里讲的是正常药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6、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药咕嘟咕嘟沸腾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时就会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受影响。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现在多数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一般取药后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药液,每剂两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因为熬药有很多细节,药房代煎不一定给你细致操作。

(2)熬药的程序: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3)熬药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土生万物,陶瓷器皿属土。

(4)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毫升(约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5)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后患无穷。

(6)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黄,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7)熬药的时间,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走上焦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走下焦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往期大事

1.中国抗癌专家、国医大师:60年治疗50万肿瘤患者,防癌秘诀只有三点!

2.刚刚,又一国医大师98岁陨落,惊动全国!网友:中医界之悲!

3.死亡4例,全因吃了这类中药,卫健委发布紧急提示!

4.神奇医案!一个月纯喝中医药,治愈尿毒症(早期肾衰)

5.中医临床经验:一位二十几年经验中医谈成医经历(含秘方)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tz/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