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大中药,都是治疗肝病的良将附6大
小编导读 肝病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治疗领域,不过想要通过中医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也需要找对方法、用对药。肝病常用中药上百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类型的肝病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下其中几味“草”字辈中药。 甘草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毒,缓和药性。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补脾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3~6g,作为主药可用至9g。煎服。凡入清泻药中宜生用,入补益药中宜炙用。 本品甘缓助湿壅气,令人中满食减,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不宜使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长时间大量服用,每易引起水钠潴留浮肿、血压升髙、四肢瘫痪和低血钾,临床上称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般日服量不宜超过9g。 1.抗炎护肝甘草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肝脏变性和坏死减轻,肝糖原恢复;一部分抗炎作用是通过甘草所具有的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来实现的。通过抗炎护肝,达到降酶和改善肝功的目的,临床所有原因的肝损害及肝功异常,均可应用甘草。 2.增加肝脏解毒功能甘草能使肝脏解毒功能加强,使肝细胞內肝糖原蓄积増加,促进肝内物质代谢。甘草本身所具有的解毒作用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缓和其他药物的毒性。甘草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特别是药物性肝损害更为常用。生甘草又可用于肝脓疡等化脓性炎性疾病。 3.补益作用炙甘草具有补益中气、强健身心作用,对慢性肝病及体质虚弱、纳呆乏力、气短咳嗽、失眠多梦等可与参芪、白术、茯苓等补益药同用。 4.散结作用甘草具有散结作用,肝脾肿大可与其他软坚散结或化痰散结药同用。 垂盆草半支莲、狗牙齿、瓜子草、葵景天、地蜈蚣草 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保肝、排脓生肌等作用。 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等。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5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或取汁外涂;或煎水湿敷。 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垂盆草具有很显著的保肝作用,没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转氨酶,临床上单用该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茵陈绵茵陈、茵陈蒿、白蒿 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具有解毒退黄,保肝护肝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主要能诱导肝脏酶系统增加对胆红素的吸收、结合和排泄能力;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并有抑菌作用。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五味子能体力出四氯化碳与五味子素,对肝的自我修复有很理想的效果,此外它能增强肝的抵抗力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每天冲泡一杯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另外对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也有不错的效果,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保肝中药,一天一泡轻松解决肝病! 紫草山紫草,紫草根,鸦衔草。 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利尿滑肠。 血热毒盛,斑疹不透,或斑疹紫黑,又预防麻疹,以及疮疖、湿疹、皮炎、阴痒、水火烫伤,尚可治血热毒盛之小便淋痛或大便秘结等症。 3~10g,煎服。外用适量,油浸或熬膏外敷。 腹泻便溏,疹出而红活者,不宜用。 1.凉血止血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牙衄、鼻衄,常与藕节、生地黄、牡丹皮、棕榈等其他止血药同用。 2.清热解毒能減轻肝脏组织炎症,护肝降酶。 姜黄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黄丝等 辛苦,温。入脾、肝经。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本草求真》中说过三棱入肝,治血中之肝气,可见姜黄对保肝、养肝的效果得到专家的认可,此外姜黄还有降低肝的大肠杆、减少肝重、甚至是对抗肝癌的效果,无论用来泡水还是煲汤都能起到效果,一天一杯或者一碗姜汤,轻松对抗肝病。 败酱草败酱,苦菜。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肠痈,肺痈,痈疮肿毒,产后瘀滞腹痛,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15~30g。煎服。 非热毒瘀血者不宜服用。败酱草大剂量应用有使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不宜大量久服,与甘草同用可减少这一副作用。 1.抗炎护肝败酱草清热毒,有良好的消除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从而能降酶退黄,同时败酱草挥发油能疏通门脉循环,改善肝内微循环,增强肝细胞代谢,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 2.消痈排脓用于细菌性肝脓疡 夏枯草棒头草。 苦、辛、寒,归肝、胆经。 清火散结,清肝降压。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疼痛,头痛等;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及乳痈、痄腮等;高血压证属肝火、肝阳上亢者。 9~15g。煎服。 脾胃虚弱者慎服。 1.护肝降酶各型肝炎之肝功异常,ALT升高,可与栀子、板蓝根、败酱草、竹叶、赤小豆等同用。 2.清肝明目适用慢性肝病之腰酸乏力,眼干目涩,视物模糊,每与小蓟、决明子、菊花、枸杞子等为伍。 3.散结消积用于慢性肝病之轻度肝脾肿大,可与柴胡、甘草、芫荽、红花、瓦楞子等疏肝行气散结药同用。 金钱草过路黄。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解毒。 热淋,砂石淋,尿涩作痛,黄疸,痈疮肿毒,烧伤烫伤,毒蛇咬伤等。 30~60g。鲜品加倍。煎服。外用适量。 金钱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有一定抗炎护肝作用,常作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之辅助用药,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者则更为相宜。 白花蛇舌草蛇舌草、二叶葎。 苦、甘、寒,归心、肝、脾经。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 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黄疸,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15~30g。煎服。外用适量。 1.抗肿瘤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适用于原发性肝癌。 2.抗乙肝病毒白花蛇舌草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可用于乙型肝炎患者。 3.保肝利胆白花蛇舌草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较好的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肝功异常者。又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对于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炎患者、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等均可用之 养肝治肝病6个中药偏方 马鞭草15克,枸杞子、泽泻、赤芍、白芍各9克,木香6克,龙胆草、生甘草各4.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每2周复查肝功能1次,连续观察至少4个月。 1、新肝方:马鞭草15克,枸杞子、泽泻、赤芍、白芍各9克,木香6克,龙胆草、生甘草各4.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每2周复查肝功能1次,连续观察至少4个月。在服药期间,除服用维生素及临时对症用药外,均不再加用其他方法治疗。 2、和肝胶囊:生三七克,杭白芍、粉甘草各克,青连翘60克,上肉桂(去粗皮)30克,薄荷、制斑蝥各25克,冰片20克,朱砂10克。研为细末混匀,分装在0号胶囊内,每粒净重0.5克,共分装粒,每天服2次,每次3~4粒,饭后服。 3、清肝煎:茵陈45~60克,连翘、蒲公英各30~40克,郁金、丹参各10~25克,青黛6~10克。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物品;动静结合,忌绝对卧床休息。 4、调肝降球合剂:柴胡5~10克,郁金、茯苓各10~30克,生黄芪、紫丹参各15~30克,炒白术10~15克,黄精、茵陈、秦艽各15克,炒赤芍,炒白芍、山楂、神曲各10克,青皮、陈皮各6~10克,甘草5克。每天1剂,水煎2次,于上午9点、下午3点各服1次,连服30天为1疗程。待其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改为2天服1剂,每天服1次,连服15剂为1个巩固疗程。每服药1个疗程,复查1次肝功能及白、球蛋白比值。 5、补肝降酶汤:柴胡、当归、泽泻、白芍各9克,黄精32克,丹参15~32克,郁金10克,焦山楂15克,五味子10~15克,田基黄32~45克。每天1剂,水煎服。 6、健脾解郁汤:党参、白术、丹参、板蓝根各15克,柴胡、郁金、白芍、陈皮、黄芪、茵陈各10克,半夏曲12克。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空腹分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观察2~3个疗程。 —END— 买卖药材 上药材买卖网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tz/4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瓦努阿图双边警务论坛打击犯罪专场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如何煎煮注意这六点,否则药效大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