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教授辨治胃痞病典型案例分享四百三
一般情况:郭XX,女,69岁,农民,未发现药物过敏史。年08月13日初诊。 主诉:间断胃脘部不适伴左胁肋胀痛1年。 现病史: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胃脘部不适,伴左胁肋部胀痛,发作时伴烧心、反酸。.7.26查胃肠镜提示食管炎伴多发粘膜白斑,糜烂性胃炎;直肠炎,乙状结肠息肉;13C呼气试验提示幽门螺杆菌阳性,口服药物不详。平素纳欠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弦。既往体健。 中医诊断:胃痞病 证型: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初诊方药: 年08月28日复诊:服药后胃部不适,胆囊区疼痛,烧心,泛酸均减轻,食欲好转,眠可,二便调。右上肢疼痛1周,口服心脑通、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自觉好转。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8.12号方隔山消改为20g,加生百合20g、生牡蛎改为30g。中药15付,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清升浊降,纳运如常,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内陷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胃痞”。本案辨证属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用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主治病位在心腹部,能“去胃肠中结气,消饮食停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黄芩苦寒,主清胸腹蕴热以除烦,二者合用,意在发散升阳、宣清退热并行,共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其与柴胡合用则助柴胡升举阳气,其与黄芩相配,又能助黄芩发挥降逆退热之效,以助二者攻邪之用;太子参、甘草具有健脾培元、益气和中之效;生姜、大枣使营卫协调,固护胃气,大枣生津益气、滋补,兼生姜降逆止呕之功,使正胜邪退,扶正不留邪;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瓦楞子、海螵蛸、牡蛎制酸止痛;香橼、佛手、预知子疏肝理气宽中;隔山消健胃消胀;如此组方,使气机有上通下达,肝脾合和,机体亦能情志条畅、正胜不留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jb/10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州这个地方两天涌入4万人,错过今天再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