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课堂回忆录第十二期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m.39.net/pf/a_7568336.html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1.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之功。 2.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药配伍。3.温化寒痰药性偏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半夏 用法:姜半夏(生姜白矾)温中化痰降逆止呕、法半夏(生石灰、甘草)、清半夏(白矾)燥湿化痰,法半夏还兼有调和脾胃之功。 药性:辛,温;有毒。 功效和应用: 1.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湿痰寒痰,咳嗽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降逆止呕。为治疗痰饮、胃寒呕吐之要药3.消痞散结。内服用于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服有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天南星: 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肝肺脾经。 功效和应用: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亦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症,跌打损伤。其中,尤善祛风止痉,治疗风痰眩晕,中风痰壅,中风并发症,癫痫,惊风,破伤风 PS胆南星:性凉,清热化痰 半夏天南星 同:辛温有毒,燥湿化痰,治疗寒痰 异: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天南星善治经络风痰。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擅长散结消肿。 白附子(禹白附) 药性: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和应用: 1.燥湿化痰,祛风定惊。归肝经,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謇,惊风癫病,破伤风 2.善逐头面风痰,治痰厥头痛,偏正头痛(辛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3.解毒散结。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芥子 药性:辛,温。 功效和应用: 1.温肺豁痰利气,用于寒痰喘咳(三子养亲汤:芥子、苏子、莱菔子)用于悬饮胸胁胀痛,可配伍峻下逐水药。冷哮日久 2.散结通络止痛。善散“皮里膜外之痰”,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 PS马钱子:有大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没药:活血定痛 皂荚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皂角刺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治肺癌。 旋覆花 入药部位:头状花序 用法:包煎 性味:苦、辛、咸,微温。 功效与应用: 1.降气,消痰,行水。消有形之痰。治疗风痰咳嗽,痰饮蓄积,胸膈痞闷,咳嗽痰多2.善降胃气而止呕止噫(旋覆代赭汤) 白前前胡 白前:辛、苦,微温。 前胡:辛、苦,微寒。 同:均能降气化痰 异:白前性温,祛痰作用强,用于寒痰咳嗽;前胡性寒,兼能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痰热咳喘。 第二节清化痰热药 清热化痰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兼能润燥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配伍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 特殊的,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能治肺痈、乳痈,桔梗能治肺痈;竹茹能治胃热呕吐、清心定惊;竹沥、天竺黄能治惊风、癫痫;前胡和之前的白前可以降气平喘,前胡能疏散风热;桔梗、胖大海能利咽;海藻、海蛤壳、黄药子、海浮石、瓦楞子能治瘿瘤、瘰疬;礞石为平肝镇惊,治惊痫之良药。 川贝母浙贝母 1.川贝母兼味甘,性偏润,擅长治疗肺热燥咳,虚劳咳嗽; 2.浙贝母味苦,性偏泄,擅长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咳嗽;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3.二者均能散结消痈,浙贝母为胜。均能治疗瘰疬,瘿瘤,乳痈,肺痈;4.浙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 瓜蒌 药性:甘、微苦,寒 功效和应用: 1.清热涤痰。甘寒清肺热、润肺燥,化热痰、燥痰 2.宽胸散结: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与薤白同用,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3.清热散结消肿。治疗内痈:肺痈、肠痈。外痈:乳痈。4.润燥滑肠 竹茹竹沥天竺黄 竹茹 功效和应用: 1.清热化痰。治疗痰热咳嗽,胆火夹痰,中风痰迷,舌强不语。注意:胆火夹痰。胆心综合征——广义之痰,胆囊炎,冠心病 2.除烦。痰火扰心之惊悸不宁,心烦失眠。3.止呕。胃热呕吐,妊娠呕吐。 竹沥 归心、肺、肝经 功效: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使用方式:冲服 天竺黄 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竹茹竹沥天竺黄 同:三者均可清热化痰;竹沥、天竺黄可定惊。 异: 1.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之力强,用于肺热顽痰胶结难咳;2.天竺黄清心定惊之功较好,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3.竹茹擅长清心除烦,治疗痰热扰心,同时可用于胆火夹痰。竹茹还能治胃热呕吐 桔梗 药性:苦、辛,平 功效和应用: 1.宣肺祛痰2.利咽,联系射干、马勃、板蓝根3.排脓:肺痈吐脓。鱼腥草、金荞麦4.提壶揭盖,开宣肺气而通利二便,治癃闭、便秘 胖大海 药性:甘寒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海藻 功效: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注意:不以与甘草同用 黄药子 药性:苦,寒;有毒 功效: 1.化痰散结消瘿2.清热凉血解毒,能抗肿瘤。本身有肝毒性。3.凉血止血 海蛤壳 水飞法,入丸散,或先煎,蛤粉包煎 功效和应用: 1.清热化痰。治疗痰火咳嗽,黛蛤散; 2.软坚散结。治疗瘿瘤,瘰疬,痰核;3.制酸止痛。胃痛吐酸4.外用收湿敛疮 礞石 功效和应用: 1.坠痰下气。治疗顽痰胶结,咳逆喘急2.平肝镇惊。治惊痫之良药 用法:布包先煎或入丸散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其味多辛或苦或甘,性或寒或热,故通过宣肺、降肺、泻肺、润肺、敛肺及化痰的作用,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为治标之药。同时还兼有其他功效,如苦杏仁、紫苏子兼能润肠通便;百部兼能杀虫灭虱(头虱、体虱、蛲虫、阴痒),马兜铃能清肠消痔,治疗肠热痔疮肿痛、痔血;枇杷叶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呕吐;桑白皮、葶苈子能利水消肿;白果能收涩止带、固精缩尿;矮地茶能清热利湿,治疗湿热黄疸,活血化瘀,治疗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洋金花能解痉定痛,有外科麻醉作用。 其在止咳平喘的作用方式不同: 苦杏仁与紫苏子 均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中注意苦杏仁有小毒) 百部、紫菀、款冬花 能润肺下气止咳,蜜制用。治疗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痰多咳嗽,百部还能治疗顿咳。 马兜铃、枇杷叶 能清肺止咳。 桑白皮、葶苈子 能泻肺平喘,泻肺中水饮及痰火。 白果 敛肺定喘,为治疗哮喘之常用药。注意其收涩止带、缩尿的功效。 矮地茶 化痰止咳。 洋金花 平喘止咳,适用于喘咳无痰或痰少的寒性哮喘。 图文:李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jb/10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疏肝利胆治胃脘痛兼胆石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