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该疏肝理气,还是活血化瘀,还是温
胃脘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病。中医辨证有食积、气滞、血瘀、寒凝、胃热阴虚、脾胃虚寒等类型。 (一)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二)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三)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四)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 (五)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蔚天恩老先生两则胃脘痛医案:验案: 岳某,男,52岁,干部,年初诊。 主证:纳呆,食少,呕逆,消瘦,面黄肌瘦,体弱无力,食后腹胀、呕酸,口干,舌淡红,舌苔白挟燥,脉沉细数。 辨证:脾气虚弱,胃燥津伤。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清热。 拟方:用曾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学习时王怀义老师应用过的竹叶石膏汤。处方:竹叶0g石膏20g人参6g半夏2g甘草0g沙参5g白术5g茯苓5g麦冬5g鲜姜9g红枣5枚 5剂,水煎服,每日剂,煎3次,服3次,每次煎煮20分钟即可。 二诊:药后效果良好,照上方加黄芪20g,生白芍20g,5剂。 三诊:药后诸症遂即好转,精神渐佳,饮食增加,行动自如,舌淡,苔少白,脉沉有力。 处方:黄芪20g人参6g白术5g生白芍20g沙参5g麦冬5g海螵蛸20g茜草5g槟榔5g炒莱菔子20g鸡内金5g 5剂,水煎服。药收痊愈。 方解:本例病证属脾虚,胃燥湿热壅滞,乃胃脘痛之病。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益气和胃,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鲜姜、红枣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配伍特点。服药5剂,水煎服,疗效甚佳。 验案2: 赵某,女,68岁,明望人,于年因病患慢性消化道溃疡就诊。 主证: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呕吐,纳呆,大便黑色,有时便血,呕酸,神疲乏力,面黄肌瘦,气少懒言,舌淡苔小白,脉沉弱。因家庭条件有限,未做消化道造影。 辨证:气虚血瘀,脾胃虚寒。 治法:益气活血,健脾祛寒。 处方:黄芪30g生白芍30g桂枝0g炙甘草0g海螵蛸20g煅瓦楞子20g白术5g茯苓5g白及5g炒黄芩5g茜草0g红枣5枚鲜姜9g 3剂,每日剂,每剂煎3次,服3次。 复诊:连服3剂后,出血停止,纳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查:舌淡苔小白,脉沉细。照前方加党参。 处方:黄芪30g党参5g生白芍30g桂枝0g炙甘草0g海螵蛸20g煅瓦楞子20g白术5g茯苓5g白及5g炒黄芩5g茜草0g红枣5枚鲜姜9g 3剂,每日剂,每剂煎3次,服3次。 3剂药服完后,病情进一步好转,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停止服药。 多年来每逢气候变化,饮食不节,劳则损神,病症复发,特邀我出诊,诊病后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气虚者,加党参;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寒气重者,加干姜、砂仁。 处方:黄芪30g党参5g生白芍30g桂枝0g炙甘草0g延胡索5g海螵蛸20g川楝子5g煅瓦楞子20g白术5g茯苓5g白及5g炒黄芩5g茜草0g红枣5枚砂仁6g干姜0g 每次服药数剂,后出血停止,纳食增加,诸症好转,一般能自理生活。赵某经我医治后,又延续了4年生命,于年因年老体弱,旧病发作,寿至82岁去世。 方解:本例患者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本方以黄芪、红枣、炙甘草补脾益气,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生白芍缓急止痛,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收涩敛疮,白及、茜草凉血止血、袪瘀通经,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茯苓健脾和胃,黄芩清热燥湿。连服6剂,纳食增加,诸症好转,病告痊愈。 猜你喜欢看 丹参的2个功效,是得到中医认同的,不少人已享受到肠鸣漉漉——痰湿中阻,腹中雷鸣——中焦寒湿,肠鸣可解腰疼为什么要找印堂穴?中医这样给学徒讲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bm/4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证法中风脑卒中八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