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邱健行清热和胃治疗胃痞
▲邱健行生于年,首届全国名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黄某,男,时年37岁。初诊时间:年10月12日。01反复上腹部胀闷1年余,加重伴胃脘疼痛1周。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闷不适伴恶心欲呕感,医院就诊,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HP(十十),服药治疗后症状好转,近1周来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胀痛,检查HP(十十),为求中医诊治,遂来求诊。02就诊时见:患者上腹部胀满疼痛,进食后症状加重,嗳气频频,无反酸。腰酸痛,行久则疼痛加重,纳可,二便正常,眠一般。舌红质干苔白,脉弦。03中医诊为:1.胃痞(胃腑郁热);2.腰痛(湿热下注,风湿外袭)。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患者嗜食肥甘厚味,平素又缺乏运动,故中焦运化不及,湿热之邪内生,气机郁滞,胃腑失于通降故见痞满嗳气之证。湿邪易于趋下,困阻于下焦,体虚而风邪外袭,内外合邪故见腰酸疼痛之症状。故脉亦为风湿热夹杂之象。 治宜:清泄郁热,疏风通络之法,拟蒲夏汤加减。 处方:蒲公英30g,夏枯草30g,海螵蛸20g,瓦楞子30g,白术15g,川断18g,海桐皮30g,台乌药20g,桑枝30g,宽筋滕30g,忍冬藤30g,延胡索2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患者以上方加减治疗近1月。 04二诊(年11月9日):患者服上药后,已无胃胱疼痛,仍有少许胀满,腰仍酸痛,但程度较前减轻,大便溏,日1次,舌脉大致同前复查HP(十)。药已见效,继守前法。处方:蒲公英30g,夏枯草30g,海螵蛸30g,瓦榜子30g,白术15g,川断18g,海桐皮30g,台乌药20g,延胡索20g,狗脊18g,川朴20g,甘草6g,火炭母30g,凤尾草30g。水煎服,日1剂,以上药加减服用近2月。 三诊(年1月18日):来诊时,胃脘不适症状已不明显,仍有腰酸痛,症状不重,大便溏,1日1~2次,舌红,苔白,脉濡。复查HP(一)。此时以清利下焦肠道湿热,佐以理气止痛为主。处方:海螵蛸30g,火炭母30g,凤尾草30g,蛇舌草30g,败酱草30g,白术15g,川断18g,海桐皮30g,延胡索20g,狗脊18g,川朴20g,甘草6g,台乌药20g,石榴皮20g。水煎服,日1剂。继服14剂。 05该患者来诊时不仅胃脘痞满胀痛症状明显,又有腰酸疼痛之症,此时在治疗上不能孤立对待,而必须兼顾各病症。患者胃热而腑气不通降,又有风湿热邪阻于下焦,发为胃痛、腰痛,故治疗时清热和胃与疏风通络泄热并行。蒲公英、夏枯草甘寒平和,清热而不伤胃,海螵蛸、瓦楞子制酸和胃,配合延胡索理气止痛消痞满,诸药合用使胃热得清,气机条畅,胃脘症状大为减轻。又以海桐皮、宽筋藤、忍冬藤、桑枝疏风通络,白术、续断平补脾肾而化湿止痛,如此标本兼顾,使腰痛症状大为缓解。通过整体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理化指标恢复正常,可见《黄帝内经》所提及之整体观念不仅在认识、诊断疾病上极为重要,在治疗处方用药上亦有重大指导价值。 (本案编写:赖英哲审阅:姚乃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5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倪海厦常用诊断经验及技巧条由编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