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其病因病机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上述病因如寒邪、饮食伤胃等皆可引起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正所谓“不通则痛”。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治疗方法

症状:胃痛隐隐,伴喜温喜按,手足冷,四肢倦怠,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

处方:法半夏15克,干姜、枳实各12克,乌药、党参、白术、砂仁、陈皮、槟榔、厚朴各10克,甘草6克。

加减:若兼泛酸者,加海螵蛸(先煎)10克,煅瓦楞子(先煎)20克,黄连、炒吴茱萸各5克;若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制附子(先煎)6克。

用法:水煎,分3次饭后30分钟温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女,60岁。患者自诉胃痛隐隐,伴喜温喜按,手足冷,四肢倦怠,腹胀3年余,曾在我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求中医治疗。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手足冷,四肢倦怠,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治宜温中补虚,和胃止痛。处方:法半夏15克,干姜、枳实各12克,乌药、党参、白术、砂仁、陈皮、槟榔、厚朴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饭后30分钟温服,每日1剂,共7剂。服药期间,忌烟酒及生冷辛辣发性食物。二诊,服上方7剂后,胃痛、手足冷、四肢倦怠缓解,无明显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故守上方去法半夏、砂仁、厚朴,加用黄芪30克,当归20克,熟地15克,益气补血。服法同前,共服10剂。随访患者胃痛明显好转。

体会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等。本案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患者胃病日久,累及脾阳,脾胃阳虚,故胃痛绵绵,喜温喜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气血虚弱,机体失养,故四肢倦怠。脾主四肢,阳气不达四肢,故手足冷。脾虚湿盛,湿邪下注,故见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亦为脾胃虚寒之象。故以“温中补虚,和胃止痛”为治法,方中干姜、乌药温中补虚。党参、白术、陈皮、枳实、槟榔共用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佐以法半夏、砂仁、厚朴化痰除湿。服上方7剂后,胃痛、手足不温、四肢倦怠缓解,无腹胀不适,故守上方去法半夏、砂仁、厚朴,同时加用黄芪、当归、熟地益气补血,调补脾胃。

胃痛发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

-END-

编辑/彭海波朱德珍曹琤媛

文/医药星期三

图/网络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