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出海中形似蛤,其壳背如瓦屋之楞。瓦楞子即蚶壳,因为像瓦屋的垄而得名。

本品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云:“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取无时。”《本草拾遗》又载有“蚶”,曰:“出海中,亮如瓦屋。”《本草纲目》将魁蛤与蚶合为一条,并引郭璞《尔雅》注:“魁陆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又引《临海异物志》:“蚶之大者径四寸,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上述形态特征与今蚶科动物毛蚶、魁蚶、泥蚶一致。

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贝壳。春、秋季在浅海泥沙中采集,得后洗净泥沙,以沸水略煮,去肉取壳晒干。炮制为洗净晒干、碾碎。煅瓦楞子为将洗净的瓦楞子放锅内,上盖一口稍小的锅,缝隙处用黄泥封严,不使漏气,上面锅底贴一白纸并压以重物,煅至所贴白纸变黄,取出晾凉,碾碎即可。现今将瓦楞子放坩锅内或其它器皿中,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晾凉,碾碎即可。瓦楞子善走血分,能治肝胃不知,生用可化瘀散结,煅后则用于胃痛反酸。

另本品有醋淬之法。煅至红透后趁红热时,g煅瓦楞子用醋1g淬制,不停簸动,使醋淬均匀,晾干后研成细粉。古法有醋煅七次研极细末,现今已不多见。

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症瘕可瘥。本品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功于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本品味妇人血块症瘕;男子痰癖积聚要药。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谓之积。聚者阳气也。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瓦楞子味走血分而软坚,故能消瘀血、散结止痛,化痰软坚。凡癓瘕痞块,老痰坚积,胃痛泛酸以及瘿瘤、瘰疠等皆可治之。

本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呈弱碱性,能中和胃酸、收敛制酸,所以对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明显的止酸、止痛效果。

市场上选购蚶子时,外壳亮洁,两片贝壳紧闭严密,不易打开,闻之无异味的是新鲜的。如壳体皮毛脱落,外壳变黑,两片贝壳开启则不要购买。居住在长江流域旁的人们喜食用毛蚶,而且食用方法简单,开水把毛蚶泡一下撬开半生不熟的毛蚶肉上加点调料就食用。这样的食用方法并不卫生,容易感染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毛蚶美味但进食要煮熟。

瓦楞子原动物有魁蚶,又名魁陆,魁蛤,毛蛤,大毛蛤。为什么有魁字,因为有巴掌大;泥蚶又名灰蛤,垅蛤,粒蚶、瓦垄蛤,蚶子。毛蚶表面有毛,取名毛蚶,如心形中间隆起。

瓦楞子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相同或左壳稍大。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饮片为不规则碎块,壳外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条,壳内面平滑,可见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愣相对应的凹陷,质坚,气微,味淡。

煅瓦楞子为灰白色或深灰色粗粉或细粉,气微,味淡。

另应注意:处方写生瓦楞子付瓦楞子;写瓦楞子、煅瓦楞子均付煅瓦楞子。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