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中医情志不畅,脾胃失调,吃药
抑郁焦虑——中医:情志不畅,脾胃失调,吃药不如这“大米汤”培土化痰,一碗调胃气的米汤送给你! 大家好,我是中医王世友。 老一辈人探望病人时,常常第一件事就问:“最近吃得怎么样?胃口还好吗?”这看似简单的问候,其实藏着中医的大智慧——“胃气”。 说到胃气,其实它就是我们身体的生命源泉。《黄帝内经》里有句经典的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简单来说,就是胃口好,能吃能喝,身体才有恢复的希望;反过来,如果连饭都吃不下了,即使病看起来不重,也要特别小心。 那么,胃气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胃气指的是我们的脾胃如何运化和消化食物。也就是我们要有食欲,吃得下,消化得了,食物才能变成身体需要的能量。 再说说,咱们身体里的各种“气”,其实都是通过脾胃从食物中转化来的,所以这些“气”也可以看作是胃气的延伸。 我们的身体运转,离不开胃气这个“大本营”,就像中医说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自己或者身边有抑郁焦虑的人,他们的脾胃肯定多少都有点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胃气不足。所以调理身体,不如先从养胃气开始! 把胃气调理好了,抑郁焦虑自然就能改善。 简单说个医案来告诉大家如何养胃气。 之前接诊了一位35岁的张女士,初次来时,我看到她面色发黄,气色不好。她告诉我,一年前开始情绪低落,觉得对生活没了兴趣,总是提不起精神,吃饭也没胃口,平时吃得很少,稍微吃点儿就胃胀、恶心、反酸,偶尔还拉肚子。 这一年下来,张女士觉得身心都很疲惫,晚上常常失眠,早早上床躺着,可两三个小时还是清醒的,经常熬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着,睡着了也是多梦易醒,夜里醒了后很难再入睡。她还经常觉得心里压抑、焦虑,有时候会心慌。 检查时,她舌头颜色偏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无力。 辨证来看,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型抑郁焦虑。她长期情绪不畅,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变弱,胃气不足,进而影响气血生成,心神没法得到滋养,所以出现了抑郁焦虑和失眠等问题。 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补气,调理脾胃,养心安神,舒缓情绪。 瓦楞子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根据张女士的情况开方:归脾汤加减。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制)、生姜、大枣(去核)、瓦楞子、海螵蛸、合欢皮、陈皮、枳壳。 然后我告诉她,平时在家可以用粳米煮成糜粥,取清汤来喝。这样做有助于健脾和胃,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大米汤做法 准备:①粳(jīng)米(圆圆胖胖的米,也叫东北珍珠米),②清水,③养生壶或其他煮水器。 做法: 1.粳米和水的比例是1:20。 2.先把粳米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 3.用养生壶或煮水器煮1到2小时,直到粳米开花,米汤变得浓稠。 4.只喝清汤,不吃米粒,这个米汤可以替代茶饮。 咱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五谷是我们养生的基础,这话一点不假。 五谷是大自然的精华,吃下去能实实在在地滋养脾胃。但光靠吃五谷还不够,还得注意两点: 1.让胃暖起来:脾胃就像田地一样,如果像冬天那样冻得硬邦邦的,什么都长不出来。得保持温暖,这样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2.保证胃里有足够的“津液”:津液足了,气血才能顺畅流通,滋养全身。就像河流灌溉田地一样,身体各个部分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这里用粳米,就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能保胃气,还能帮助存津液。 早在多年前,《伤寒杂病论》里的7个方剂中就用到了粳米,煮成的糜粥能有效补充津液,还能增强药效。 《本草经疏》中也说粳米是“五谷之长”,对身体很有帮助。 在此次治疗过程中,张女士告诉我,她的胃口慢慢好起来了,吃东西也不再感到胃胀和反酸了。这说明咱们开的方子有效,胃气慢慢养好了,脾胃也恢复了,气血充足,情绪也逐渐好转。 疗程结束后,张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她还说现在每天都坚持喝大米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11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年的反酸烧心,一方调理之后有好转,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