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m.sohu.com/a/503081177_121130095/

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发病机制多为慢性胆囊炎引起调节胃肠的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幽门功能失调,胃、十二指肠间的压力差改变,致使胆汁反流入胃,反流入胃的胆盐在酸性环境下解离成游离型的胆烷酸,穿入细胞膜,破坏胃黏膜细胞脂双层。胆附于肝,相为表里,同主疏泄。起病于胆,继而犯胃,溯其根源乃肝之疏泄失常。因此在治疗时,应将疏肝理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症见舌质暗淡,苔薄黄,舌下脉络显露,脉弦数。胃窦黏膜胆染成黄绿色,黏液稠厚,胃窦及胃体下部黏膜充血、水肿。胆囊壁毛糙,少量胆泥沉积。

:旋覆花,煅赭石,姜厚朴,黄芩,清半夏,党参,紫苏梗,金钱草,醋郁金,海金沙,炒鸡内金,柿蒂,白芨,三七粉(另包,中药汤冲服),海螵蛸,煅瓦楞子,吴茱萸,佛手,钩藤,炒麦芽。

:利胆、降逆、护胃、疏肝理气。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旋覆花、煅赭石、姜厚朴、黄芩、清半夏和胃降逆,行气化痰;党参、紫苏梗行气和胃;四金汤清热利胆排石,佐以柿蒂增强降逆之效;白芨、三七粉护胃活血;海螵蛸、煅瓦楞子敛酸护胃;吴茱萸、佛手疏肝理气。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1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