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羹梅,字鼐,生于年。主任中医师。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从川沙名医凌秀千先生学习中医内科,跟陈行镇名医陈雪生公学习中医外科,于年独立开业。解放后,张氏历任上海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学院及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氏精于医理,勤于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杂证,在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常起沉疴。

主要著作除《临诊偶拾》一书外,还先后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一、归脾汤加减治愈便血一例

徐某,男,29岁。

初诊∶年1月3日。

主诉及病史∶曾患贫血及上腹部疼痛。近3个月来又出现柏油样大便。西医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贫血、肥大性肾炎。

诊查;诊时面色萎黄,头量心悸,食后院腹作胀,大便黑如柏油。脉虚细,舌淡无津。

辨证∶此为脾不统,血不归经,便血乃作。

治法∶治宜归脾汤加减。

处方∶潞党参9g炙黄芪12g全当归9g熟地黄12g大白芍18g焦白术9g云茯苓9g炙甘草3g瓦楞子12g(先煎)海贝粉12g(分2次吞)

二诊;服上方药4剂后,症情稳定。守原方加仙鹤草12g,茜草根18g,活藕节12g。上方药服13剂后,出血止,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再服药30剂,眩晕消失,面色红润,胃纳大增。

因反复出血,血虚不能上举于脑而见眩晕;又由于肝气恣横损伤脾气,脾气散乱不能统血,致使血不归经而见便血。故用归脾汤以益气健脾,扶助气血生化之源。方中重用芍药,因白芍"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本草正义》),是治本之法;应用仙鹤草、茜草根、活藕节等止血药,乃是治标之法。标本并治,故而取得较好疗效。

二、清肝柔肝、和置胃降逆法治愈肝火犯胃一例

施某,男,54岁。

初诊∶年6月10日。

主诉及病史;上腹部不规则间歌性疼痛10余年。近半年来疼痛加重,食后尤剧。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胃粘膜脱垂症"。

诊查∶院腹隐隐作痛,得食更剧,泛吐酸水,口苦腹胀,大便秘结,脉弦细,苔黄腻。

辨证∶此为肝气失疏,郁而化热,肝火犯胃,胃气上逆而成。

治法∶治当清肝柔肝,和胃降逆。

处方∶姜川连9g淡吴萸2.4g炒白芍12g炙甘草3g香橼皮9g广陈皮6g焦白术9g云茯苓12g瓦楞子30g(先煎)石决明18g(先煎)乌白片18片(分3次服)

二诊∶服上方药10剂后,胃脱疼痛已止,泛酸减少,但头痛加重。此乃肝阳上亢,原方加桑叶6g,菊花9g,再进。

三诊∶服上方药后,头痛已好转。继以香砂六君子汤调治。年9月9日复查,上消化道已无器质性病灶。

本案用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芍药、甘草和里缓急,黄连、吴萸清热降逆止呕。两方配合起到清肝柔肝、和胃降逆的作用。

根据临床观察,胃粘膜脱垂症的主要表现是气虚,中气不足者应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本案有肝郁化火的症状,故先,清肝、柔肝、疏肝,后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以补其气,使病得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f/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