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六位专家愁断肠的病为何中医能治愈
:闵某某,女,67岁,费县。5月9日初诊:胃胀吐酸半年,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有时感觉胸部憋闷喘不上气,口干欲热饮,睡眠一般,大便干结,一般4~5天一次,特别大便开始干燥,小便正常。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极度虚弱,声低气怯,由多位家属陪同来诊。自述年1医院等医院住院20余天,花费数万元。住院期间,曾经有6位专家进行会诊,但仍不能明确诊断,据病人称“专家都犯了愁,诊断不出什么病”。最后按肠梗阻、肠套叠进行手术,但并未发现异常。有三叉神痛病史。舌暗红苔白而干,脉弦紧。 处方:干姜15克附子12克桃仁15克大黄6克枳实12克厚朴15克海螵蛸30克半夏12克苏梗12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麻仁15克当归15克升麻10克肉苁蓉15克黄连15克吴茱萸6克公英30克代赭石30克陈皮15克大腹皮15克5付冲服。 5月14日二诊:诸症减轻,感觉良好,身体有力,胃胀吐酸减轻,食欲增加,睡眠可,仍口干欲饮,大便2~3天一行,较前顺畅,舌淡苔白,脉弦紧,上方去半夏、白芍,加芒硝10克西洋参10克,大黄加至8克5付冲服。 5月18日三诊:诸症减轻,前天因情志不畅又有恶心吐酸,大便2天一行,腹软,食欲可,睡眠一般,舌暗红苔白,脉弦细。上方加瓦楞子30克5付冲服。 5月23日四诊:有时恶心欲吐,有时仍吐酸水,大便2~3天一次,不痛快,食欲可,睡眠一般,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自述不如第一、二诊方药效果明显,胃肠蠕动不如以前,故仍取5月9日方,大黄改为10克冲服。 5月30日五诊:有时吐酸,心慌,乏力,嗳气,大便每天1~2次,食欲可,睡眠一般,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紧。上方去肉苁蓉、白芍,加砂仁6克焦麦芽20克生姜10克5付冲服。 6月4日六诊:感觉良好,食欲大增,惟厌油腻,身体有力,声音宏量,大便1~2天一行,排便顺畅,喝水减少(自述原来一次喝三碗开水不解渴,现在喝大半碗即可)。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上方5付冲服。 :据病人及家属介绍,年12月份病人胃胀不适,呕吐酸水,大便干结不畅,即在本村卫生室输液10天(药物不详),但病情不但无起色,且逐渐加重,感觉胃脘憋闷喘不上气,遂于12月29~31医院急诊,经对症治疗,灌肠2次,而病情更加严重。遂于年12月31医院急诊,经对症处理,灌肠2次,仍不见效果,医生称需转病房继续观察治疗,但因转病房需排队,不知要等多长时间。当时病人感觉胃部非常难受,有憋闷喘不上气的危重表现,病人家属不得已于年1月2医院急诊。急诊记录:老年女性,腹痛20天,肠梗阻表现,本院CT提示:回肓部套叠(请超声协助确诊)。1月3日胃镜: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月4日转入急诊外科病房,1月20日出院,共灌肠4次(病人称住院其间有一天早晨检查费就花了多元)。出院后给予埃索美拉唑等药维持,开始有效,后来不效,病人痛苦不堪。后经人介绍来找笔者中医诊疗。附:医院急诊外科出院记录: 闵某某,女,66岁,入院日期:-01-:44:28,出院日期:-01-:00:32住院天数:16天。 入院情况:患者闵某某,女,66岁,左侧面部三叉神痛病变上腹胀痛半月,加重1天,T36.8P55次/分R17次/分,BP/80mmhg。神志清醒,对答切题,口齿含糊,查体合作。腹部平坦,腹软,右上腹压痛,局部扪及肿块约4*3*3cm,质地软,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空虚感。肝脾胁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听诊肠鸣音消失。-01-04腹部CT:回肓部肠套叠,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强化检查。 -01-04颅脑CT、双肺CT: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考虑双肺感染,建议复查。胆囊增大,建议进一步检查。-01-04腹部正位片:右下腹多发短小液平,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入院诊断:1、肠梗阻2、肠套叠(?)3、急性腹膜炎4、肺部感染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症行腹部探查+阑尾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 出院诊断:1、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肠梗阻3、肺部感染 出院情况:病人无发热,饮食睡眠好,大小便通畅。 出院医嘱:注意休息营养,不适随诊,2周门诊复查。 :1、中医诊断:本病人中医可诊断为“痞满病”。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 2、发病机理:笔者认为本病人是脾寒冰伏肠胃,使胃肠通降功能失调,造成腑气不通,胃气不降而上逆,肠胃功能处于停滞状态,出现大便不通、饮食不下、胃胀吐酸之症状,所以被西医诊断为肠梗阻、肠套叠等问题。为什么发生如此现象?六位专家会诊也是莫衷一是,不能定论。据病人讲:有一位专家不主张手术,认为还没明确病情,不能急于手术。但其他专家还是建议要立即手术,因为病人结聚较甚,不能忍受,虽然没能定论,但不手术如何知道肠胃到底是什么状况呢?所以最后只有一位专家保留意见,其他专意同意手术。结果手术后确实没发现肠梗阻、肠套叠等问题,按病人说法是“割开肚子捋了捋肠子就给缝上了”。当然,她不知道这在医学上叫“剖腹探查”。但不管怎样,这些专家最后还是不能确诊,所以按病人的说法“六位专家都愁得直挠头”。也许正是专家犯了愁,所以病人似乎也感觉治疗没希望了,所以心理上压力很大,以致出现出初诊时的病情,要不是听其邻居介绍寻求中医诊治,病人可能就看不到治疗希望了。 3、证候分析:此病人虽然表现胃胀吐酸,气逆上冲问题,在我们中医看来主要还是肠腑不能通降所致。就是由于脾寒致肠腑冰结,犹如河流的水因天太冷冰封一样,导致河流不通畅,上下游都不能流通而导致堵塞,对此病人来说就是胃腑之气不能通降,以致结聚在胃脘,让病人难以忍受。病人口干欲热饮,舌苔白,也证明其肠胃冰结的问题。河流里不是没有水,而是结冰了,所以似乎河岸还很干燥。治疗思路就是温脾降气。这也是受全医院刘启廷院长善用温脾汤治脾寒证的启发。用温脾汤温脾健胃,脾温了犹如河流冰溶化了,加之降气药,使上逆之气引下。这样标本兼治,理顺肠胃功能,脾升胃降,大便通下,病情自然得到有效缓解。上能饮食,下能排便,最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疾病也就治愈了。 4、西医认识:其实,六位专家不是不高明,而是他们想的太多、太复杂,那些高深技术在本病人身上却不起作用,剖腹探查也没发现多大问题,让人家如何“下手”?不过却新发现了“阑尾炎急性发作”、“腹膜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问题。专家最后结论也告知病人:“不是坏病,没长肿瘤,不会有生命危险”,谁说人家没看明白? 5、治病求本:诚然,这些专家费得心思要比我们中医多得多。但病人只相信结果,不会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虽然中医治疗思路很简单,但却很实用有效。通过取类比象,多数朋友也能看明白笔者的诊疗思路。群众称中医能治根治本,实际上中医就是治病求本的,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对证下药,自然能取得速效。这是不懂中医的人看不出的门道,也是许多人反对中医的原因。 6、中医认识:其实中医治病最讲道理,许多人只知道杀菌、杀病毒、杀肿瘤细胞,在这些人看来正是由于这些细菌、病毒、肿瘤细胞才是患病的祸手,认为杀死它们病就治好了,还认为这才是医学科学。但他们却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强大作用,原来我就提出过“环境条件论”,正是由于有细菌病毒癌细胞的生存环境条件,才会发病,一旦失去了生存环境,它们就不会引发疾病,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7、治病机理:中医治疗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让那些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失去生存环境条件。虽然它不是直接杀死它们,却能使它们“灰飞烟灭”,即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可以说就是中医的高明伟大之处,本例验案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8、科学价值:什么是科学,我们认为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能治好病,让病人恢复健康就是科学。中医许多理论的提出,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教训得来的,所以是经得住考验的。虽然中医有些理论限于当前科技水平还不能解释清楚,但不能说明以后弄不明白。对于“虚不受补”,可能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同本病人一样,谁看都是身体虚弱,需要大补。然而进补后,病人却受不了,病情反而加重(病人称脂肪乳打上就受不了,所以住院期间扔了好几袋;二诊时加入西洋参等,病人也感觉不舒服)。中医有“以通为补”、“泻实为补”等理论提出,也就是说袪邪也可以达到补虚的目的,并非纯补才能治虚。本病例也是通导大便泻实为主,结果病人肠胃通畅,气机运行,感觉饥饿想吃饭,大便恢复正常,所以没进补,反而病人身体硬朗,精神转好,感觉身体有力,可谓“药补不如食补”,这也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 : 一是对中医人来说:一定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即便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不一定治不好。二是对西医同行来说:中西医各有所长,西医治不好的病,不一定中医没办法治,所以当不能明确诊断一筹莫展时,应该想到还有中医这条路,不妨让中医会诊一下。三是对病人来说:一般都是相信西医治疗,但西医看不好的病,也不要失去信心,中医说不定能让你柳暗花明。 戴美友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jb/3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6月11号木浆废纸参考价格,大量纸板厂
- 下一篇文章: 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珍藏多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