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病程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且病情易多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虚损的方面主要为脾胃虚弱和脾胃阴虚两个证型。

早期多以脾胃虚弱为主,进而则脾胃虚寒。

临床表现多见胃脘部隐痛,日久不愈,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减,纳呆少食,食后胀满不舒,恶心,呕吐清涎,面色无华或苍白,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恶寒怕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从本虚着手治以温中和胃健脾,用药以温补为主,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味。慢性胃炎之胃阴不足型,表现为胃脘部灼热胀痛无定时。

纳呆食少,口干咽燥,喜冷饮,手足心热,消瘦,舌红少津有裂纹,剥脱苔、少苔或无苔,脉细。治以生津滋养胃阴,玉女煎合叶氏养胃汤加味。此证为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

慢性胃炎的治疗,无论哪种证型,即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酌情配伍活血化瘀药物均能明显增加疗效,病程长者更是如此。

对于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多有黏膜和腺体萎缩而出现胃酸分泌减少现象,此种情况一般不宜用制酸剂。但患者嗳气泛酸频多,如果能在辨证基础上,酌情适加制酸剂,往往能获得满意效果。

其机制可能与制酸后反馈性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有关,加之使用益气养阴,柔肝和胃之品,使萎缩细胞逐渐再生,亦可使胃酸分泌增加,故用制酸剂后胃酸不一定减少,反而能促其恢复。

在辨证的基础,临床多灵活应用制酸护膜剂,胃酸过多者,多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以制酸护膜;过少者,多加乌梅,山楂酸甘化阴。

另外在制酸的同时,每加用如白及、百合、麦冬、木蝴蝶、麦芽等疏利养润护膜之品,临床上验之确有良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bm/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