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五加
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刺五加片治劳损心悸 有个妇人,在火车站上班,长期劳累透支,导致心肌劳损,经常心慌心悸,短气乏力,要通过深呼吸才能稍微缓解,她老觉得自己缺氧,呼吸都不够用。近来睡眠质量超级差,人都像快要崩溃一样,一听到各种车声噪音就烦躁。 原来车站里头人多,跟车子往来频繁,所以氧气消耗得多,而浊气也排泄得多,人在里面待就很容易觉得烦躁不舒服。 老爷爷说,这简单,你去买刺五加片吃吃看看。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吃这种中成药呢? 老爷爷说,刺五加能够上安神,中健脾益气,下补肾。现代研究,它有明显抗疲劳,抗辐射,抗应激,耐缺氧,提高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还能增强血细胞的携氧能力。所以对于长期疲劳过度,或者脑力活动的人群,是个很好的补助剂。 这妇人吃了一周的刺五加片,睡眠深度加强,不再心慌心悸,白天工作没那么容易累,她高兴地说这药比我吃安神药还管用。 老爷爷说,五脏协调,神志自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朱良春经验朱老近年来对心肌炎或冠心病而见心律不齐、心悸怔忡,夹有痰浊、苔白腻者,恒以石菖蒲、炙远志各3克,泡汤送服“刺五加片”,每服4片,1日3次,颇收佳效。盖取菖蒲、远志宁心化痰,调畅心气;刺五加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心脏功能,三者合用,相得益彰,宜其效著也。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竹茹(竹沥、天竺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药子(黄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牛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苏合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人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党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西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太子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黄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扁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5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起回南天强势来袭,防潮除湿方法话你
- 下一篇文章: 今年秋冬,流行这些ldquo初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