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某,女,48岁,患者患胃食管反流3年余,烧心、反酸、嗳气、嘈杂、胃脘及胸骨后疼痛长期困扰不能缓解,甚以为苦,经常服泮托拉唑胶囊、多潘立酮等以缓解症状。半个月前听人说温胃舒颗粒治疗烧心、反酸、嗳气、嘈杂、胃脘痛效果甚好,就自作主张购买了几盒,准备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以彻底解除其痛苦。前1周服后并无不适之感觉,反酸、嗳气、胃脘部疼痛也似有所缓解,但1周后又相继出现了脘腹痞胀、心烦急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症状,随来诊治,查其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考虑患者本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之证,误用温胃舒颗粒进行调治,致使火热中生,热郁中焦所致,随给予具有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作用之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药方:牡丹皮12g,栀子12g,大黄6g,赤芍12g,郁金10g,竹茹9g,柴胡12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2g,白术15g,煅瓦楞子18g,黄连6g,桔梗12g,建曲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脘腹痞胀、心烦急躁、口干口苦消失,大便顺畅,烧心、反酸、嗳气、嘈杂、胃脘痛诸症也有所减轻。继续调治半个月,诸症悉除。病案由饶洪提供此为治法用药失误,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证误用具有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作用的温胃舒进行调治,致使火热中生,热郁中焦。中成药治病以疗效稳定可靠、服用方便著称,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自选非处方中成药调治慢性病的习惯,但“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有其不同的适应范围,中成药也不例外。应用中成药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辨证选用,否则不但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无益,还易引发变证。此例患者不咨询医师,不知道温胃舒的功能主治,听人说温胃舒颗粒治疗烧心、反酸、嗳气、嘈杂、胃脘痛效果甚好,就自作主张购买来服用,结果出现了变证。如若应用时慎重一些,问一下医师,其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