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梳理常用中药功效分类二
中药材功效分类,除上文提到的十大类以外,还有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十一类,每一大类包含多个小类。以下为各个功效分类下的典型中药材及典型方剂: ?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典型方剂:化血丹、十灰散 ?活血化瘀药 凡能通畅血行、消散瘀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 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充蔚子、月季花、泽兰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蝎、刘寄奴 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虻虫 典型方剂:牛膝散、玉女煎、镇肝熄风汤、丹参散、丹参饮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用治咳喘证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姜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百前、猫爪草、法半夏、京半夏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瓦楞子、瓜蒌子、瓜蒌皮、海浮石胖大海、猪牙皂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 典型方剂: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玉壶丸、加味柑橘汤、贝母散、二母散、礞石滚痰丸、前胡散、三拗汤、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月华丸、止嗽散、紫菀汤、葶苈打枣泻肺汤、款冬花汤、泻白散 ?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症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龙齿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茯神、淮小麦 典型方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养心汤、柏子仁丸 ?平肝息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天龙 典型方剂:羚角钩藤汤、代赭石汤、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牵正散、五虎追风散、逐风汤、千金散 ?开窍药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补虚药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灵芝、炙甘草 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阳起石、葫芦巴、韭菜子、鹿角霜、鹿角胶、锁阳、仙茅、紫石英 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 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鳖甲胶、龟甲胶、桑椹子 典型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牡蛎散、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炙甘草汤、八珍汤、竹叶石膏汤、大乌头煎、四物汤、当归补血汤、镇肝熄风汤、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增液汤、石斛汤、大补阴丸、清骨散、大定风珠、二冬膏、沙参麦冬汤、加减葳蕤汤、杞菊地黄丸、金陵煎、二至丸、二至丸、十补丸、续断丸、人参蛤蚧散、巴戟丸、缩泉丸、五子衍宗丸、金锁固精丸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 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石榴皮 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莲心 典型方剂:五味子丸、五味细辛汤、四神丸、固肠丸、金樱子膏、诃子散、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 ?涌吐药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 常山、瓜蒂、明矾 ?攻毒杀虫止痒药 凡以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虫止痒药。 雄黄、硫磺、白帆、蛇床子、蟾酥、土荆皮、蜂房、大蒜 ?拔毒化腐生肌药 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生肌药。 升药、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年1-12月份中药材价格分析 伊春市中医药产业政策梳理 年中医药产业相关政策解读(一) 天士力战略布局分析(一)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白癜风早期图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z/1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科二之中药学功效及主治
- 下一篇文章: 国医经典解读第6讲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