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有味晚清民国的潮州菜一
该诗刊于陈独秀主持的《青年杂志》年第1期,乃笔者治岭南饮食文化史多年,“食在广州”百余年来更是名满天下表征民国的情形下,难得一见的经典文献,堪与韩愈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和赵翼的《食田鸡戏作》鼎足而三,更是关于潮州饮食早期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文/周松芳 这是读书郎闲笔的第篇文章,全文大约字,细读大约需要11分钟。 一、从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到方澍《潮州杂咏》 说起潮州饮食,几乎所有人都会引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但这首诗只与潮州沾了边——贬谪潮州途中作,与潮州饮食则毫无关系;应该是进入珠三角后、到达广州前,第一次吃海鲜以及蛙蛇等岭南食物的记录和感受。有国学大师之称的钱仲联先生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说:“魏本引樊汝霖曰:‘元和十四年抵潮州后作也。’补释:前《赠别元十八诗》,寻其叙述,盖途次相别。则些诗不应为抵潮州后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一,第页)其次钱先生所释或可商。元十八,名集虚,字克己,前协律郎,时在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幕。据《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及钱钟联的集释,元十八乃奉其主公裴行立之命,迎问韩愈于贬途,贶赠书药,如其二所言: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其四亦有言及: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来时过龙城柳州,还带来了柳宗元的关切和问候;柳宗元作有《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如其三曰: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而从其六,可见他们同出清远北峡山,随后告别山区之行,进入珠江三角洲,经广州往东南去向潮州——扶胥,即广州东南今南海神庙一带: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一,第-页) 相伴相行,终当一别,至此当别了。由此可见,“初南食”必不在“赠别”之后,然亦当在出峡山之后。无论如何,与潮州饮食没有关系。 潮州菜 韩愈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无关潮州,虽为憾事,但近人方澍的《潮洲杂咏》,却也十分值得珍视;该诗刊于陈独秀主持的《青年杂志》年第1期,乃笔者治岭南饮食文化史多年,“食在广州”百余年来更是名满天下表征民国的情形下,难得一见的经典文献,堪与韩愈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和赵翼的《食田鸡戏作》鼎足而三,更是关于潮州饮食早期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作者方澍,字六岳,安徽无为人,桐城派鼻祖方苞后人,光绪二十年举人,负有诗才,年,后人曾收集整理其存诗为《六岳诗选评注》由黄山书社出版。为李鸿章所赏识,入幕并充馆师。亦与陈独秀等相友善。曾宦游岭南,著有《岭南咏稿》二卷,所“写粤中风物殊肖”,《潮州杂咏》即是其代表。诗虽发表于年,实写于年游幕潮州时,时年36岁。全诗如下: 薏苡能胜瘴,兴渠每佐餐。家书缄未发,强病说平安。南风袭絺葛,北风御裘裳。四时备一日,行觅养生方。绿蔗畦千顷,白云山四围。不教畏霜雪,背叶鹧鸪飞。自续《游仙引》,微闻《水调歌》。三冬中炎疫,煎取兜娄婆。苦竹支离笋,甘蕉次第花。鸡栖豚栅外,三两野人家。唧唧入筵鼠,寸寸自断虫。飞飞鲆似燕,高御海天风。禅悦晨含笑,灯明夜合欢。一空依傍好,壁上倒风阑。旷野栟榈屋,清溪笒箵烟。举觞荐蚶瓦,荷铲种蚝田。朝着抱木履,暮藉流黄席。百和螺餍香,沈沈坐苔石。竹鸡能化蚁,啄木能食蠹,那更畜獶獀,田间捕蹇兔。海月拾鸟榜,蛤蜊劈白肪。晶盘盛瓜珀,斑管谱糖霜。泼泼岸将转,冷冷水始波。云霞出文贝,丹缃络缨螺。柳絮化飘萍,茑萝附高枝。何如五子树,生辰不相离。已成巾早漉,未及瓮迟开。醉读东坡赋,还沽酒子来。布灰数罟后,乘潮张鬣初。鳗鲡陟山阜,缘木可求鱼。畇畇斥卤滨,耕作聚田畛。但插占城稻,何因植丽春。蟛蜞糁盐豉,园蔬同鬲熬。尔雅读非病,人应笑老饕。晨兴调鹦鹉,晴日上东窗。悯尔樊笼鸟,呼余是外江。两岸鸟须鱼佃(鱼佃一字),一丈龙头虾。无弦更堪听,水底响琵琶。水蛭空潭活,蛜蝛破灶多。古称瘴疠地,旅食近如何?别考污莱远,非关坏地开。落花成颗粒,涂豆满山栽。葛丝采处处,生苎绩家家。漂澼新蕉布,比于波罗麻。食熊与食蜗,肥瘦异形骸。菁芜变为芥,犹是橘逾淮。檐蔔雪为花,山樊花似雪。道逢逐臭人,泾浊渭清洁。木棉不可衣,榕林不可薪。愿救饥与寒,珠玉何足珍。 先对其中与饮食有关的诗句随句略作疏解: 薏苡能胜瘴,兴渠每佐餐——岭南瘴疠之地,薏米能够治瘴疠,还常有兴渠(又名阿魏,一种原产印度的香料)佐餐而食。 三冬中炎疫,煎取兜娄婆——岭南冬天都有热病,便煎了又名苏合香,有开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功效的兜娄婆来御疾。 苏合香树 苦竹支离笋,甘蕉次第花——苦竹陆续长笋,香蕉先后开花。 唧唧入筵鼠,寸寸自断虫——入筵鼠即蜜饯乳鼠,因用蜜涂了,但还活着,吃的时候还唧唧叫呢;自断虫即禾虫,禾熟时期,寸寸自断,煮食鲜美无比。 飞飞鲆似燕,高御海天风——鲆鱼飞出海面像燕子似的。鲆鱼肉质细嫩而洁白,味鲜美而肥腴,补虚益气。 举觞荐蚶瓦,荷铲种蚝田——蚶瓦,即俗称瓦垄子或瓦楞子的一种小贝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说:“广人尤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著名作家高阳认为即是血蚶,“烫半熟,以葱姜酱油,或红腐乳卤凉拌”,甚美。种蚝田,即到海边滩涂中放养小蚝。 海月拾鸟榜,蛤蜊劈白肪——《食疗本草》说海月这种壳质极薄、呈半透明状的贝壳:“主消痰,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崔禹锡《食经》则说:“主利大小肠,除关格,黄疸,消渴。”蛤蜊,也是一种贝壳,佳者称西施舌,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 晶盘盛瓜珀,斑管谱糖霜——瓜珀即水果腌制加工而成凉果,在潮州地区尤其发达,畅销海内外。斑管,即毛笔,谱糖霜,写下糖霜谱。糖霜即精制的白糖,用以表示糖的精良。潮汕平原是中国著名的蔗糖产区,蔗糖品种多,质量佳,足堪作谱立传。 布灰数罟后,乘潮张鬣初。鳗鲡陟山阜,缘木可求鱼——明代黄衷《海语》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海鳗随潮水涌到山上去吃草的路上,布下草灰陷阱以捕捉的情形:“鳗鲡大者,身径如磨,盘长丈六七尺,鎗觜锯齿,遇人辄斗,数十为队,朝随盛潮陟山而草食,所经之路渐如沟涧,夜则咸涎发光。舶人以是知鳗鲡之所集也,燃灰厚布路中,遇灰体涩,移时乃困。海人杀而啖之,其皮厚近一寸,肉殊美。”山上能捉到鳗鱼,就如同树上能捉到鱼一样。 蟛蜞糁盐豉,园蔬同鬲熬——蟛蜞是一种小蟹,一般认为是有毒的,“多食发吐痢”,所以一些广东人将其用来喂鸭肥田。但经过潮州人烹制出来,已是味道绝佳的无毒海鲜。屈大均《广东新语》的解释是:“入盐水中,经两月,熬水为液,投以柑橘之皮,其味佳绝。”并赋诗赞叹:“风俗园蔬似,朝朝下白黏。难腥因淡水,易熟为多盐。” 蟛蜞 从上面所引诗句及其疏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潮州地区的一些特色饮食,而其传统则不出岭南的主流,或许这也是传统潮州饮食文献鲜见单列的原因。或者在主流传统之中,其烹制方法有特别之处,连诗的作者方澍也欣然有得,故在诗的后半说:“尔雅读非病,人应笑老饕。”有这么好吃的潮州菜,思乡之苦,大可舒解了。 本文作者周松芳,文史学者,专栏作家。曾就读于中山大学,现居广州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袁 小?编?攻?略 这篇是周松芳老师《晚清民国的潮州菜》系列连载首篇,从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到方澍《潮州杂咏》,在对诗歌中的地理、诗人交际考证后,通过对诗句的详细疏解,文章为我们呈现了潮州地区名目繁多的特色美食。 食之有味是本期推出的新专栏,主要记录中国美食及其相关文化知识。在展示美食的同时,介绍内涵丰富的知识,带你品味书籍,让美食更加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专栏更多美文等你欣赏哦~ 食之有味 周松芳·中餐馆的传奇,酱油的传奇 食之有味 周松芳·佳节饮食最堪言 周松芳 食之有味·晚清民国留学生的寄居之幸 食之有味 周松芳·家乡味道炒血鸭 周松芳 食之有味·广州西餐:风行广州,引领上海 食之有味 郑毓秀与郑天锡的海外饮食轶事 食之有味 海外中餐馆的豆芽传奇 食之有味 食蛇记(一) 食之有味 食蛇记(二) 食之有味食蛇记(三) 食之有味 食蛇记(四) 食之有味 食蛇记(五) 9月1日“读书郎闲笔”开刊词发布,很快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f/4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投稿邓铁涛老先生名方赏析一胃病篇
- 下一篇文章: 这则治声带息肉验方,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