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精选张璐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人之饮食入胃,唯速化为贵, 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 何酸之有” 中医学中无“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归属于吐酸、反酸、嘈杂、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先天禀赋不足等病因致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肝脾胃。 REC 张璐教授:此病多由脾胃阳虚,不能腐熟水谷,食积停痰,郁久化热,土虚木乘,肝邪乘侮,肝胃不和,致胃中浊气上逆而发病。至于寒邪犯胃所致吐酸,多脾胃阳虚。 1 选方 “噫醋者,上焦停痰,脾胃宿冷, 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 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 张璐教授:根据38年临床经验,我主要以协调寒热、和胃制酸为主,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在此基础上加以培土温阳,疏理肝木之药。 君药:清半夏、干姜,取其温中降逆之功,且半夏又善散结消痞。臣药:黄连、黄芩,取其苦寒之性,以泄郁火。君臣配伍辛开苦降,协调上热中寒,复脾胃升降机能。 2 临症 此病亦有许多兼症,病情多复杂 临症当灵活把握 张璐教授:若反酸重者,可加海螵蛸、瓦楞子以制酸;若脾胃阳虚,纳运失常,兼有纳呆、食欲不振,加用炒谷芽、陈皮以消食积,恢复脾胃运化;若兼有胃脘部痞塞满闷,用砂仁配伍苏梗,行气消痞,恢复脾胃气机。 若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肝郁气滞所致者,以绿萼梅合厚朴,以疏肝郁,行气消滞;痰气交阻者,以瓜蒌、佛手合苏梗,行气消痰;若浊气上逆,胃失和降,嗳气频作,用旋覆花、丁香、柿蒂,降逆和胃。临症病情多复杂,常症状相兼,切记辨证用药。 3 饮食病情易反复 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生活方面,晚上休息前3小时,不再进食,并适当抬高床头,戒烟戒酒,腰带不宜过紧,保持情绪,舒畅。 饮食方面,首先要避免高脂肪、难消化食物,并减少摄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咖啡、洋葱、大蒜等)。 4 病案医院中医胃肠科门诊张璐医师 患者李某,女,50岁,-05-08来初诊。主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2月余。医院就诊,服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泮托拉唑“复方胰酶片”等西药,疗效一般。 问诊记录:伴口苦,偶有恶心干呕,平素神疲乏力、怕冷畏寒,纳呆,夜休可,大便溏薄,2次/日,小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胃镜示:①反流性食管炎(A级);②慢性浅表性胃炎。 门诊诊断:中虚气逆型反酸。 初诊治法:温中补虚,协调寒热,和胃制酸。处方:黄连4g,黄芩8g,清半夏10g,干姜12g,党参12g,炒白术15g,炒谷芽10g,桂枝15g,吴茱萸4g,盐补骨脂15g,莲子肉15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20g,丁香9g,柿蒂9g,炙甘草6g。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ml,同时嘱患者生活饮食注意事项。 二诊(-05-19):服上方效可。门诊记录:反酸较前缓解,胸骨后烧灼感略减轻,无口苦,无恶心干呕;神疲乏力、怕冷畏寒改善;纳食改善,夜休可,大便2次/日,成形,未出现便溏,小便调。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去丁香、柿蒂,盐补骨脂、莲子肉减至9g,加炙黄芪15g,炒山药10g。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mL。 三诊(-06-01):服上方效可。门诊记录:无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较前明显缓解,无口苦,无恶心干呕;神疲乏力改善明显,怕冷畏寒亦缓解;纳食可,夜休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去煅瓦楞子。嘱不适随诊。 5 按语 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同一病症也必须根据状况加减调整 张璐教授:患者为中年女性,素体亏虚,脾阳不振,运化无力,久则食积胃脘,郁而化热,浊气上逆,故见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口苦;因其胃气失和,不降反升,诸逆冲上,而见恶心干呕;中阳虚衰,后天脾土生化无源,不能濡养周身,可见神疲乏力,怕冷畏寒,脉象细弱;脾阳虚衰,湿邪内生,则见大便溏薄,舌苔白腻。 故以温中补虚,协调寒热,和胃制酸为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同时给予盐补骨脂、莲子肉,健脾温肾止泻;二诊时患者恶心干呕症状消失,故去丁香、柿蒂,虽去降逆止呕药,但余方亦在调理脾胃和降。 且患者大便溏薄未再出现,故减少盐补骨脂、莲子肉用量,主要取其健脾温肾,培补先后天之功;再加炙黄芪、炒山药,以补脾气,使脾土旺,则诸病自消;三诊,患者诸症均减,反酸未再出现,故去煅瓦楞子,余方不变,以巩固疗效。 文字:其华整理 病案分析:张璐教授 吾谢:王捷虹教授 ——END—— 你“在看”我吗? 其华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f/3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味中药,药性歌诀表格版
- 下一篇文章: 学一味中药,瓦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