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酸非胃酸过多,可用酸味药
泛酸就是感觉酸水从胃里往食管、咽喉、嘴里涌的一种症状。也叫吐酸、吞酸、反酸。 近来,由于受了西医的影响,在临床上治疗这个症状时出现了很多误区。 误区一:泛酸是胃酸多,要用制酸药 现在临床上流行一种用药方法,就是见到泛酸就认为是胃酸过多,就喜欢用制酸类的中药,如瓦楞子、海螵蛸、浙贝、白及之类的。 但这是一种很“西方式”的用药思维。这样用药可能开始有效,但一停药就容易反复加重。如果长期使用制酸药,还可能转变为萎缩性胃炎。 而且,据研究表明,泛酸大都由贲门出现障碍,抗反流机制失常,使胃酸反流入食管及口腔,与胃酸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其实只要辨证准确,不用所谓的制酸药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医案举例 何某,女,40岁,吐酸已久,近来加重。 症见:口渴,饮入遂即吐出大量酸水,胃烧痛,大便结燥如球状,七八天一次,甚至肛裂出血,不欲食。脉象弦,舌苔厚腻。 用五苓散加味: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郁李仁20克。3剂。 患者服完3剂后说:“一付后,大泻三四次,症状显著减轻,第二付又泻数次,各症都没有了,饮食也正常了。” 遂停药观察,再无反复,而痊愈。 恒之按:此案虽然泛酸多年,但并未用制酸药。见口渴,饮入即吐,辨证为水逆证,与五苓散加味而愈。 可见泛酸不一定要用制酸药,只要辨证用药准确,不用制酸药也能见效。 误区二:泛酸不能用酸味药 临床上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如果病人有泛酸,大多数医生都不会用山楂、乌梅、五味子之类的酸味药。 我也不知道这个误区从何而来,反正我觉得是没有任何中医理论根据的。 如果食积导致的泛酸,不是正适合用山楂吗? 如: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为食积而导致嗳腐、吐酸等症,用生山楂20g,生甘草、决明子各5g,2剂,每日1剂,泡水代茶频频饮服,药后而病愈。 还有的泛酸是由于肝胃阴虚,气机上逆而导致的,这种情况导致泛酸就可以用滋阴药的同时,加点酸味药,以达到酸甘化阴的效果,常用乌梅配甘草。 那泛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临床观察,大多数泛酸之人,多半性急易怒,多有肝气郁结之证。若病人左右关脉都浮滑的话,此人多半就会有泛酸的症状。 《四明心法》也说:“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所以,临床上见得最多的还是肝气郁结,胃气上逆而导致泛酸。 当然泛酸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亦有寒热错杂;有食积、有痰饮、有湿热、有外寒。这些都要具体分析。 治疗泛酸的方剂常有柴陷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柴胡疏肝散、保和丸、黄连温胆汤、理中汤、五苓散等。 治疗泛酸,不必用乌贝散等制酸药,也不必忌讳乌梅、山楂等酸味药! |症状研究| 一叶障目,是临床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容易被很多症状误导,如见到五心烦热就以为是阴虚,见到口苦就以为是肝胆热,见到舌苔黄厚腻就以为是湿热。所以本专题就选一些有误导性的症状来研究探讨。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吧。 |往期精选| 口苦不是热证!也不是柴胡证!! 烧心不是热!也不是胃酸过多!! 手足心热不仅是阴虚,还有阳虚、脾虚...... 舌苔黄腻不是湿热,不是痰热!! 声明:本文为恒之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恒之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f/3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练习日常多刷题,临考没问题
- 下一篇文章: 信茂国际搬家关于市内搬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