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ft/181116/6649665.html

近日,来到位于薛家岛街道银沙滩路路南的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在施工现场,了解到该项目一层主体已建成。

目前正在进行二层的施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年投入使用。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占地约50亩,项目打造“一馆一院一中心”,即世界贝壳博物馆、世界贝类研究院、国际贝壳文化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贝类研究中心,创建国际海洋文化品牌,创建国际旅游特色品牌。

现场探访:项目设计引入诸多贝壳元素

在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的施工现场,见到了项目经理孙小磊。“项目现已完成地上一层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地上二层的施工建设。”孙小磊告诉,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于年8份开始施工,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已列入国家金融优选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青岛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青岛市重点项目。

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的设计灵感以及造型,引用了与贝壳相关的诸多元素。“我们通过贝壳结构的研究。进行分解与再组合,形成建筑群体,同时采用贝壳本身的弧线元素融入建筑细节当中。远远望去,建筑像环抱贝壳静卧在海滩上。”孙小磊介绍,在立面处理上结合虚实变化,加入海鸥蛤、瓦楞子、螺旋上升等元素。

“目前所知,世界上有近11万种贝壳,在这些贝壳家族里,只有一种贝壳是3个壳组成的,这就是天使之翼——海鸥蛤。”孙小磊说,园区整体设计灵感来自这一枚万里挑一的贝壳——海鸥蛤。瓦楞子是著名的海洋中药材,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瓦楞子的壳结构比较特殊,碳酸钙交织的一根根纵肋宛如建筑的钢筋结构一般支撑着整个壳体。在15至17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建筑中多见此类造型,是世界著名建设设计院普遍采用的建筑设计构造。”

未来打造

世界贝类展藏量最大的博物馆

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由青岛贝壳博物馆承建,项目打造“一馆一院一中心”,即世界贝壳博物馆、世界贝类研究院、国际贝壳文化学术交流中心。谈到贝壳博物馆,孙小磊说,“这个贝壳博物馆就是现在的青岛贝壳博物馆,待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建成后,我们会整体‘搬迁’过去。”

随后,来到了位于漓江路号唐岛湾步行街的青岛贝壳博物馆。在贝壳博物馆,见到了青岛贝壳博物馆馆长耿秉。“博物馆主要由贝壳标本展示区、贝壳观赏区、科普区、贝类商品展示区及贝类生物科学研究院六部分组成,展藏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五个纲、科、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余枚贝类化石以及世界贝壳艺术品余件。”在参观的过程中,耿秉告诉,他的父亲也就是青岛贝壳博物馆的老馆长收藏贝壳已有40余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在20年前痴迷于贝壳收藏。“我们做的这些,包括即将建成的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主要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贝壳、贝壳历史、海洋文化。”耿秉说,这也是他和父亲坚持做贝壳收藏与科普的初心。

谈到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项目,耿秉特别感概。“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的整体造型,是老馆长画的草图。项目所在的位置濒临美丽的银沙滩,周边文化产业聚集。”耿秉告诉,项目打造“一馆一院一中心”,即世界贝壳博物馆、世界贝类研究院、国际贝壳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建成后的贝壳博物馆面积是现在博物馆的三倍之大,除了现在的展品外,还会展出多年来的收藏品,如贝壳化石余枚、文物艺术品件左右等,将是世界贝类展藏量最大的博物馆。

“国际贝壳文化学术交流中心主要承载贝类文化交流传播的功能,将来会举办一些国际贝壳论坛、世界贝壳文化博览会、世界贝壳文创互联网交易平台以及国际海洋科普论坛等。”耿秉介绍,世界贝类研究院将依托馆藏及标本采集资源,吸纳国内外专家学者,打造贝壳生物分类鉴定中心、贝壳仿生研究中心、贝壳中医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古贝类研究中心、世界贝壳文化研究中心、贝壳文化产品创意中心、海洋科普创作中心、世界贝壳大数据中心共八个研究平台。(丁霞)

作者/来源:西海岸传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pf/1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