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附苏萸平胃散

组成:良姜,香附,吴茱萸,苏叶,苍术,川朴,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枳壳,白芍,砂仁,木香,甘草。

主治:感受寒邪,胃脘隐痛,痞胀,嗳气,纳差,口泛清水,舌苔薄白,脉弦紧。

亦主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因受凉而急性发作表现为上述诸症者。

加减:客寒较甚者加桂枝、附块;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元胡;脘胀甚者加乌药、槟榔;伴有宿食不化者加焦楂曲、炒二芽;有胃脘灼热感者加蒲公英;有郁热泛酸者加川连。

香苏平胃散

组成:香附,苏叶,陈皮,苍术,川朴,半夏,茯苓,砂仁,藿香,枳壳,甘草。

主治:感受客寒,胃脘痛胀,嗳气,纳谷不思,或大便溏薄,呕吐清水,舌苔薄白,脉紧弦。

亦主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急性发作而见有上述诸症者。

加减:感寒较深者,加桂枝、附子、吴茱萸、良姜,四药可任选一两味加入;吐酸者加吴茱萸、乌贼骨、大贝;纳差者加焦楂曲、炒二芽、鸡内金;肝气重者加柴胡、白芍、木香;脘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

桂附平胃散

组成:桂枝,附子,苍术,川朴,陈皮,木香,砂仁,枳壳,白芍,甘草。

主治:感受客寒较重,四肢厥冷,肢体疼痛,胃脘痛胀,嗳气,中宫厥冷,呕吐腹泻,舌白脉沉紧者。

亦治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而见有上述诸症者。

加减: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元胡;气滞者加柴胡、香附、乌药、槟榔;宿食者加山楂、六曲、二芽;兼腹泻者加茯苓、薏米、大腹皮、藿香等。

香苏越鞠左金丸

组成:香附,苏叶,苍术,六曲,川芎,吴茱萸,川连,陈皮,半夏,川朴,柴胡,枳壳,白芍,木香,砂仁,甘草。

主治:肝郁气滞化火,胃脘痛胀,连及两胁,嗳气,吞酸,纳差,脘痞不适,脘中灼热烧心,舌苔薄黄,脉弦。

亦治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肠病而表现为肝郁气滞化火诸症者。

加减:胃脘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胀甚加乌药、槟榔;泛酸重者加乌贼骨、大贝、瓦楞子;嗳气重者加代赭石、沉香;食不消化者加焦楂曲、炒二芽、鸡内金;有灼热烧心者加蒲公英、黄芩等。

颠倒木金金铃四逆散

组成:木香,郁金,金铃子,元胡,柴胡,枳壳,白芍,甘草。

主治:胃脘胀痛,嗳气,脘胁间苦闷不适,上下左右游痛,舌苔薄白,脉弦者。

亦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肠病而见有肝郁气滞所致之胃脘痛胀、游痛等症。

加减:有痰饮水气者加半夏、陈皮、茯苓;嗳气甚加川朴、沉香、香附、砂仁、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炒二芽、焦楂;泛酸者合左金丸、瓦楞子;大便发黑者加五灵脂、蒲黄、白及、乌贼骨等。

三合汤

组成:良姜,香附,川楝子,元胡,檀香,丹参,砂仁,百合,乌药,甘草。

主治:顽固性胃脘痛久不愈,胃脘痛久治不愈,气血寒热夹杂,表现为胃脘痛经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胃脘痞胀而痛,或胃脘灼热、泛吐酸水、脉弦等症。

亦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肠病而表现为上述诸症者。

加减:肝气重者合四逆散、木香、郁金;泛酸者加左金丸、瓦楞子;有大便隐血者加五灵脂、蒲黄、白及、九香虫;脘中灼热重者加蒲公英、川连,去良姜;消化不良者加焦楂、炒二芽。

加味沉香降气散

组成:沉香,香附,砂仁,川楝子,柴元胡,枳壳,白芍,陈皮,甘草。

主治:胃脘痛因肝气郁结而发作者。表现为胃脘痛胀,两胁苦满,发胀,自觉有气上下左右游窜状作痛,嗳气频作,舌质微红,脉弦细者。

亦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肠病而见上述诸症者。

加减:泛酸者加左金丸、瓦楞子;痛久伤阴者加百合、乌药、佛手;嗳气重者加代赭石、苏梗、降香;有痰饮者加半夏、茯苓;便血隐血者加失笑散。

木金金铃左金失笑散

组成:木香,郁金,金铃子,元胡,吴茱萸,川连,五灵脂,蒲黄。

主治:胃痛延久,伤及血络,表现为胃脘痛胀,如刺痛状,嗳气,泛吐酸水,大便发黑,舌见瘀斑,脉弦细涩。

亦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十二指肠炎而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者。

加减:便血明显者加白及、地榆炭、三七;泛酸多者加乌贼骨、大贝、瓦楞子、螺蛳壳;痛甚者加百合、乌药、佛手;气滞者加柴胡、枳壳、白芍、陈皮、沉香;纳差者加焦楂、炒二芽等。

加味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党参,半夏,陈皮,茯苓,苏子叶,川朴,前胡,沉香,枳壳,砂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之嗳气频作,心下痞胀,呃逆,噎膈,舌苔薄白,脉弦。

亦治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食管癌及其他胃肠病而表现为上述诸症者。

加减:有泛酸水者加左金丸、瓦楞子;脾虚者加白术、山药;伴有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佛手、白芍;食饭哽噎不下者合启膈散方加减。

姜桂六君子汤

组成:干姜,肉桂,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红枣。

主治:胃肠病后期,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胃脘隐痛,嗳气,泛清水,呕吐纳差,大便溏薄,面色黄白,舌苔薄白,脉沉弱。

亦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凡胃肠病见有上述诸症者。

加减:有肝气郁结者合四逆散、加苏梗、川朴;肝气上逆者加代赭石、旋覆花、沉香;伴有泛酸者加左金丸、乌贝散;夹有消化不良、不能进食者加焦三仙、鸡内金;胃脘隐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黄芪建中汤加味

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枳实,木香,砂仁,川楝子,元胡,乌贼骨,大贝,苏梗,佛手,陈皮,生姜,红枣。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之胃脘隐痛,以空腹痛为主,得食则缓,脉沉缓或弱,并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及其他胃肠病所见以脾胃虚寒为主的疼痛者。

加减:虚寒较甚者加炮姜、附子;有泛酸者加吴茱萸;疼痛不甚者去金铃子散;脾虚者加白术、山药、茯苓;夹有肝郁化火者可加左金丸。

加减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炮姜,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生姜,红枣。

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闷,嗳气,便溏,纳差,舌苔薄白,脉濡。

并治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痢疾、慢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病见有中焦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便溏、嗳气、干呕者均可运用。

加减: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加黄芩、吴茱萸、蒲公英;热偏重者加黄芩;泛酸者合左金丸、乌贝散;肝气上逆者加苏梗、代赭石、旋覆花;大便溏薄、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者可合痛泻要方,并加木香、槟榔、桔梗、薏米;肠炎腹痛甚者加吴茱萸、当归;食欲不振者加焦山楂、炒二芽。

加味归脾汤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木香,枣仁,当归,白芍,远志,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血虚不能濡养胃脘致胃脘隐隐作痛,按之则减,或血虚夜间胃脘嘈杂,心烦,或消化道出血属脾虚血不归经者,及便血后贫血等。

亦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肠肿瘤而见有上述诸症者。

加减:泛酸者加乌贝散;夹有肝气郁结者合四逆散;疼痛甚者合金铃子散;便血者加蒲黄、白及、藕节炭、地榆炭,三七;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炒二芽。

启膈饮加味

组成:沙丹参,大贝,茯苓,郁金,砂仁,半夏,陈皮,代赭石,三七,苏子,枳壳,白芍,川朴,甘草。

主治:噎膈病、食管癌及胃癌,吞食困难,嗳气不已,或泛黏水,形体瘦弱等。

加减:泛酸明显者加吴茱萸、川连、瓦楞子、牡蛎;血瘀明显者加桃仁、当归;茶水难进者加威灵仙、配合单方鸭血疗法、韭菜汁疗法等;

呕吐不止加竹茹、枳实、枇杷叶、芦根;纳差加焦楂曲、炒二芽、鸡内金;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瓜蒌仁;有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猪肚神方

组成:猪肚1个,生姜g。

将二者洗净,生姜切片,放在猪肚内,置煨锅内,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煮,煮至猪肚烂熟,去生姜,吃猪肚喝汤。

一般2天1个,停数日可再进1个。可连进3~5个猪肚。

主治:慢性胃炎及慢性消化性溃疡后期巩固方。

凡胃肠病经中西药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即可用本方巩固,本方已治愈多人。

1.粘连汤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赤白芍,地丁,金银花,乌药,青陈皮,木香,炒卜子,枳壳,川楝子,槟榔,大麦芽,甘草。

主治:手术后粘连性腹痛,亦治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多例观察疗效较满意。

加减:腹胀甚者加川朴、沉香;痛甚者加元胡、郁金;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呕吐者加半夏。

2.天台乌药散台四逆汤

组成:乌药,川楝子,槟榔,良姜,香附,青陈皮,小茴香,木香,枳壳,白芍,柴胡,甘草。

主治:少腹气滞作痛,腹胀,或为满腹游窜状作痛,得矢气则缓,脉弦紧。亦治腹中受寒,气胀作痛,包括轻度不完全性肠梗阻、疝气、妇科寒气作痛等。

加减:腹中寒气较重者加桂枝、吴茱萸;腹胀痛甚者加沉香、川朴;有食滞者加焦楂、六曲、炒二芽;大便不畅者加代赭石、白术。

3.加味当归建中汤

组成:当归,白芍,桂枝,甘草,柴胡,枳实,青陈皮,木香,小茴香,乌药,白术,川楝子。

主治:妇人产后腹中诸疾痛,亦治平人腹中虚寒性疼痛。

加减:寒甚者加炮姜、吴茱萸;有血滞者加桃仁、丹皮;伴有腰痛者加牛膝、杜仲、川断。

4.加味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柴胡,枳实,乌药,川楝子,薏米,红藤,败酱草,银花藤,青陈皮,甘草。

主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如妇科炎症性腹痛,粘连性腹痛等。

加减:有血滞者加桃仁、丹皮;寒气较甚者加桂枝、炮姜、附子;下焦湿热炎症明显者加蒲公英、连翘、地丁、鱼腥草;气虚者去乌药、青陈皮、加黄芪;

有妇科出血者加三七、地榆炭、乌贼骨、炒茜草;白带偏多者加鸡冠花、鱼腥草、椿皮、车前子。

5.加味连苏饮

组成:苏叶,黄连,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壳,竹茹,枇杷叶,麦冬,乌梅,砂仁,芦根,甘草,生姜,灶心土。

主治:妊娠恶阻,呕吐频频,甚则连茶水亦难进,亦治肠胃疾患呕吐不已,属于胃气阴不足者。如急慢性胃炎等。

加减:呕吐清水多者加吴茱萸、炮姜;心烦偏热者加黄芩;食纳不香者加炒谷芽、扁豆米。

6.加味奔豚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茯苓,当归,白芍,川芎,葛根,枳实,木香,代赭石,乌药,沉香,党参,槟榔,甘草,生姜,红枣。

主治:胃肠神经症,症见腹痛时作时止,上下游窜不定,时觉有气上冲至咽喉,发作时其有不可忍受状,症止则有时如常入,伴有精神抑郁、多虑多想、失眠等。

加减:失眠者加龙骨、牡蛎、枣仁、茯神、百合、地黄;嗳气甚者加苏子、川朴;胸闷者加郁金、丹参、瓜蒌皮、薤白头。

7.补胃汤

组成:沙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麦冬,石斛,木瓜,乌梅,赤芍,当归,丹参,鸡内金,柴胡,枳实,白花蛇舌草,焦楂,甘草。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隐隐作痛、口干、舌红、纳谷不思、食欲不振、脉弦细。

加减:血瘀明显者加莪术、桃仁;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气滞甚者酌加木香、香附、佛手、香橼皮、苏梗;纳差者加炒二芽、扁豆米;泛酸明显者加左金丸。

8.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柴胡,升麻,当归,陈皮,枳实,白芍,甘草。

主治:中气不足,胃纳不佳,倦怠懒言,头昏无力,脉沉弱等症。并治胃下垂、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久治不愈以及其他胃肠疾患,症属中气不足者。

加减:气虚甚者用红参,加山药、黄精;虚寒者加肉桂、炮姜;纳差者加鸡内金、焦楂、炒二芽。

9.香连丸合香砂六君子丸

主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

表现为轻度腹痛,大便不爽,伴有黏液便、纳差等症状的后期巩固方。

10.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柴胡,枳壳,白芍,鸡内金,焦楂,炒二芽,山药,莲子肉,炒扁豆米,甘草,生姜,红枣。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他胃肠疾病,有食纳不香、胃脘痞闷、嗳气、便溏、头昏乏力等症。

加减:气郁甚者加苏梗、香附;脘胀甚者加川朴、乌药;嗳气者加代赭石、沉香;伴有湿热者加藿香、川连;恶心者加竹茹、枇杷叶。

11.左金乌贝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组成:川连,吴茱萸,乌贼骨,大贝,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苏梗,瓦楞子,甘草,生姜,红枣。

主治:胃脘嘈杂,吐酸,恶心,纳差,嗳气等症。亦主治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等,表现为泛吐酸苦水、胃脘嘈杂难受。

加减:有肝气郁结者加柴胡、枳壳、白芍、乌药、香附;胃中火灼感明显者加蒲公英、焦栀;食纳欠佳者加炒二芽、扁豆米、莲子肉;胃脘疼痛者去瓦楞子、加川楝子、元胡。

12.加味止痢散

组成:葛根,苦参,赤芍,陈皮,木香,枳壳,当归,焦楂,麦芽,白头翁,槟榔,甘草,陈松罗茶。

主治:湿热痢疾初期,里急后重,腹中作痛,痢下赤白,不思纳食者。

加减:有寒热表症者加荆芥、防风、柴胡,夏季可合黄连香香薷饮;热重者加黄芩、黄连;腹胀痛者加川朴;痢下不爽、湿热结滞者加大黄;挟食滞者加谷芽、扁豆米。

13.小柴胡汤加味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白芍,苏梗,木香,砂仁,白术,鸡内金,蒲公英,甘草。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脘及胸胁痞满、恶心欲吐、心烦、脉弦等症。凡胃肠病见有脘胁苦闷,恶心欲吐,心烦,纳差者,均可加减运用。

加减:有寒者加炮姜、桂枝;吐酸水者加吴茱萸;脘中痞胀甚者加川朴、乌药、香附;口中作苦者可加茵陈、佩兰;食滞不化者加焦楂、炒二芽。

14.保和丸加味

组成:神曲,山楂,谷麦芽,茯苓,半夏,陈皮,炒卜子,连翘,白术,甘草。

主治:凡胃肠疾患见有消化不良,特别是食滞不化者,症见嗳腐吞酸,舌苔滞腻,嗳气,脘腹胀,大便夹不消化物,或兼有食积寒热者。

加减:胃中湿热重者加川连;有外邪者可加藿香、苏叶;兼有肠腑积滞者加大黄;气胀甚者可加川朴、枳壳、槟榔。

15.吴茱萸汤加味

组成:吴茱萸,党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红枣。

主治:脾胃虚寒,胃脘隐痛,泛吐清水涎多,恶心呕吐,头痛,纳差等症,可用于急慢性胃炎。

加减:寒甚者加桂枝、干姜;有外邪者加藿香、苏叶;清涎多者加乌药、益智仁;脘胀甚者加川朴、枳壳;食纳欠佳者加焦楂、鸡内金、炒二芽。

16.七味白术散

组成:葛根,木香,藿香,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主治:小儿脾弱腹泻久不止,症见腹泻,夹不消化物,口干作渴,手足心热,或兼疳积低热不退、不思饮食、形瘦体弱等小儿疳积疳痢等,亦可用于大人慢性肠炎等症。

加减:腹泻甚者加薏米、扁豆米、莲子、芡实、桔梗、车前子;食滞不化者加焦楂、鸡内金、炒二芽;若疳热较甚者可加胡黄连、青蒿;痢多者加白头翁、黄连、白芍药。

郑重申明:

本文只属学术探讨,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涉及上市公司名字,仅供分享思路,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jb/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