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8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说不出为什么,总是反酸、烧心。这个状态,持续两年之久。

而且,他还口干,吃不下饭。

他也尝试用一些药来控制,但常常是服药期间效果好,服药以后恢复原状。

医院做过胃镜。结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

怎么才能很好缓解呢?后来,他决定投中医治疗试一试。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红少津。

在经过一番考虑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黄,枸杞子、煅瓦楞子、麦冬、沙参、当归、炒莱菔子、代赭石、海螵蛸、川楝子。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取药汁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两周以后,烧心和反酸的感受几乎就没了,而且食欲增强。

后来,原方不变,又用了2周,诸症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这里面,有一番道理,很值得一说。

反酸、烧心、胃反流,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病。之所以出现,中医认为,和胃气不降反升有关系。

说白了,这些东西往上返,那是胃气当降不降所致。胃,在“造反”。

如何才能让胃不造反、尽快归顺呢?我们要找到,胃造反的原因。

原因在哪里啊?在肝。

脾胃属土,肝属木。肝木,克脾土。两者的关系,天生就紧密、微妙。如果肝气失和,胃气就容易失常,形成不降反升的局面。

那么,患者的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从患者的舌脉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他属于肝阴不足啊。脉弦细,舌红少津,这是关键信息。

弦细,说明肝阴不足,脉道补充,而且脉体失养。舌红少津,说明阴津不足,有了内热。患者两年来反复口干口燥,也是肝阴不足、肌体失养的表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养肝阴、顺肝气、降胃气。

你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生地黄、枸杞子、煅瓦楞子、麦冬、沙参、当归、炒莱菔子、代赭石、海螵蛸、川楝子。

这个配伍里头,海螵蛸、瓦楞子是抑酸的。代赭石和莱菔子,能通降胃气。

抛开这些,就是古方一贯煎的加减应用了。它是全方的治疗关键。

其中,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麦冬、沙参、当归,进一步滋补阴血。川楝子,能行降肝气,止痛。一贯煎本身,就是滋补肝阴、行气止痛的常用方。用在这里,是非常合适的。

其实,这个小医案,特别简单。但是它背后的启发意义,很大。

临床中,我们常能看见,很多经常反酸、烧心的消化不良患者,在什么时候症状严重呢?就是情绪不好的时候。一有什么事儿着急了,上火了,或者生闷气了,再不就是工作压力大了,他就开始犯病。心情好的时候,症状就跟着改善。

另外,看脉象,往往偏于弦细,总是口燥咽干。脸色,一般都比较难看,喜欢皱个眉头,板着脸。

就性格来看,常常风风火火,工作能力很强,容易着急,责任心强,遇事能抗,敢于做主。别人做的事儿,他看不上,还容易跟着着急。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是不是从养肝阴、理肝气的角度入手应对。一贯煎在这里起的作用,就很大。我希望读者朋友,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普通中医爱好者,都能认真体会一下。如果将来有医缘,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借鉴、加减。

总而言之,你记住,胃反酸、总烧心这种事儿,我们务必要认识到其和肝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性情和脾气,得改啊。这是中医临床证治的基本规律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jb/1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