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贲门失弛缓验案一例
丛某,女,64岁 年4月28日初诊: 主诉:吞咽不畅1年,加重伴食物反流2月。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畅,胸骨后不适感,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先后予解痉、镇静类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西医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遂转中医诊治。 现患者吞咽困难,进流质饮食后仍有胸骨后有梗阻感,甚时有疼痛,片刻食物下咽后梗阻感缓解,常有食物反流,夜间因反流而咳醒,严重影响睡眠,口干口苦,脘腹畏冷,大便偏稀,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滑。 诊断:贲门失弛缓;证属脾胃虚弱、痰气痞结。 处方: 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8g干姜10g旋覆花30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太子参30g煅瓦楞子30g先煎炒枣仁60g捣首乌藤30g石斛30g6剂。 年5月5日二诊: 患者诉吞咽困难显著改善,胸骨后仍有不适感,但不再疼痛,食物反流减轻,夜间反流明显缓解,已能安卧。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滑。 处方: 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8g干姜10g旋覆花30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太子参30g煅瓦楞子30g先煎炒枣仁60g捣首乌藤30g石斛30g肉桂3g12剂。 年5月16日三诊: 患者诉吞咽困难较前减轻,但胸骨后仍有不适感,餐后明显,未再疼痛,偶有食物反流现象,夜间反流基本缓解,睡眠改善。舌质暗,苔根部薄黄腻,脉弦滑。 处方: 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8g干姜10g旋覆花30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太子参30g煅瓦楞子30g先煎炒枣仁60g捣首乌藤30g石斛30g肉桂3g12剂。 西医认识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下食管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不能正常松弛或完全不能松弛,并可伴食管体部的扩张和食管失蠕动。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本病为一种少见病(估计每10万人中仅约1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较多见于欧洲和北美。 X线钡餐检查,钡餐常难以通过贲门部而潴留于食管下端,并显示为1~3cm长的、对称的、粘膜纹正常的漏斗形狭窄,其上段食管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与弯曲,无蠕动波。 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胸骨后疼痛为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若再经食管吞钡X线检查,发现具有本病的典型征象,就可作出诊断。 目前西医内科治疗旨在改善LES松弛,加速食管排空,以达到缓解和解除失弛缓的症状的目的。其内科治疗主要包括4大类药物: 内镜介入治疗 包括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暂时性自扩金属支架置入、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等方法。但易并发胃食管反流病。 外科手术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怀疑癌肿,扩张术失败或穿孔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包括缩窄扩大的食管腔、缩短屈曲延长的食管、扩张LES区、贲门成形术和食管肌切开术等。但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亦为胃食管反流,其发生率约为10%~50%。 中医认识 魏师指出,本病属中医学“噎膈”、“反胃”等范畴,病机为脾胃虚弱失于传输,致痰饮内停,中焦升降失常,气机滞涩,致痰气痞结于中焦,久病可引起气阴两虚。 魏师认为本病治疗应以辛开苦降、降气消痞为法。如本患者,以半夏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加减,取半夏、干姜辛温开通,温中化痰;黄连、黄芩苦寒降泻,清热燥湿,一升一降,以复中焦气机。配伍旋覆花、代赭石,行气消痞,降气化痰,增强通降功能。太子参以健脾益气,健运中焦。瓦楞子消痰化淤,制酸止痛,有报道认为其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如关幼波老先生喜用其扩张胆道平滑肌。炒枣仁、首乌藤疏肝安神,以助睡眠。石斛益气养阴。全方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基础,配以旋覆代赭汤增强化痰降气之功,使气机通降,则食物自然下咽。 二诊时病情大为改善,睡眠不再为食物反流所困。效不更方,原方加肉桂3g以反佐芩、连之苦寒。 三诊时病情进一步减轻,舌苔黄腻渐退,痰邪渐消,故持方继进。 本病例仍在追踪随访中。 供稿:朱佳杰 编辑:王贵澍 感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cf/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134户雅安老农,种出网红猕猴桃,杨幂舒
- 下一篇文章: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最全中药主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