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2120.html
本方对于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不管有否临床症状,均有疗效。连续服药2—4个月,无不良反应。

草河车汤

作者/宋孝志

组成

草河车30克,青皮12克,苏木6克

功能

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主治

肝经郁热,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

本方适用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或单项转氨酶增高。临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而肯定。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方解

胁痛是肝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正如《灵枢·五邪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临床引起肝之为病的原因很多,笔者根据《素问》“肝喜条达,又主藏血”及“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等论述,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肝病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气不调达、血不和畅及肝经郁热。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组方原则。

草河车汤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而组成的。目前急、慢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治疗的药物亦很多,但能够较好的起到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作用的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在此方面,中医药有着较强的优势。草河车经临床验证,对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控制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方中药物虽简单,但配伍严密,用量讲究。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克。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又防草河车苦凉太过。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本草纲目》云:“苏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故在方中以用6克为宜。

加减

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30克;大便溏者,减草河车加贯众30克;有黄疸者加茵陈15克、栀子10克;在肝硬化早期可加山楂30克;腹水较明显加郁金15克、槟榔30克;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15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等。

按语

本方药简便廉,用之灵验。临床可连续服药2—4个月,无不良反应。对于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不管有否临床症状,均有疗效。

古代谈本草,首分其形质气味,次宜辨其经络脏腑,终宜表其证治功能。《本草求真》是清黄宫绣撰,本篇是《本草求真》的一小节,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读读全书。

足厥阴乙木

杜仲 山茱萸 鸡肉 续断

荔枝 阿胶 桑寄生 何首乌 狗脊 麋茸 獭肝 紫河车 菟丝 人乳

木香 香附 柴胡 芎

金银薄 青皮 铁粉 密陀僧 云母石 珍珠 龙骨 龙齿

三棱 枳实

龙骨 酸枣仁 炒白芍 龙齿 乌梅 木瓜

荆芥 钩藤 蛇蜕 蒺藜 蝉蜕 浮萍 王不留行 全蝎 桂枝 白花蛇 石南藤 蜈蚣 川乌附 樟脑

桑寄生 羌活 侧附子 狗脊 松脂 苍耳子 威灵仙 茵芋 海桐皮 秦艽 五加皮

木贼 蕤仁 冰片 决明子 炉甘石 青葙子

芎 麝香 薄荷 苏合香

南星 皂角 乌尖附 白芥子 天麻

蔓荆子 僵蚕 山甲

谷精草 锻石

肉桂 桂心 吴茱萸 艾叶 大茴香 小茴香

茯苓 土茯苓 天仙藤

龙胆草 连翘 珍珠 皂矾 白蔹

前胡 鹤虱 磁石

虫白蜡 肉桂 续断 芎 香附 荆芥 伏龙肝 延胡索 炉甘石 苍耳子 海螵蛸 酒 百草霜 沙糖 兔屎 王不留行 泽兰 韭菜 墨 刘寄奴 大小蓟 天仙藤 海狗肾 蒺藜 鹿茸 鹿角 艾叶

生地黄 代赭石 蒲公英 青鱼胆 红花 地榆 白芍 槐角 槐花 侧柏叶卷柏 无名异 凌霄花 猪尾血 紫草 夜明沙 兔肉 旱莲草 茅根 蜈蚣 山甲琥珀 芙蓉花 赤芍 醋 熊胆

莪术 紫贝 五灵脂 紫参 益母草 蒲黄 血竭 莲藕 古文钱 皂矾 归尾 鳖甲 贯众 茜草 桃仁

干漆 三七 虻虫 螃蟹 瓦楞子 水蛭 花蕊石

炙卷柏 伏龙肝 墨 炒艾叶 炒蒲黄 花蕊石 青黛 百草霜 炒侧柏 石灰刘寄奴 王不留行

决明子 野菊花 夏枯草 木贼

代赭石 石南叶 琥珀 车前子 牛黄 前胡 秦皮 空青 铜青 蒙花 石决明 珍珠 凌霄花 生枣仁 芦荟

磁石 前胡 牛黄

胆矾

钩藤 熊胆 女贞子 羚羊角 青黛 熊胆草 人中白 黄芩 大青 青蒿草

蜈蚣 蛇蜕 野菊花 王不留行

土茯苓 蒲公英 芙蓉花 皂矾 连翘 醋 蓝子

青黛 轻粉

四种误区:1、把炎症统统视为热证,炎者必热,热者必清,大量使用清热解毒2、对无症可辨的乙肝,滥施清热解毒,补益脾胃,活血化瘀酿成坏病3、对肝硬化动辄活血化瘀,攻坚破积4、中西药并用,利水利尿,弊端甚多。(编辑/张亚娟)肝病治疗的误区

作者/陈瑞春

目前治疗肝病(甲肝、乙肝、肝硬化等)的方药甚多,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要走出许多误区,才能有效地扭转治疗中的偏颇。

误区之一:把炎症统统视为热证,炎者必热,热者必清,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

从辨证施治的角度看,治疗肝炎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是片面的。因为肝炎,特别是甲肝,湿热郁遏者多,如果只清热,大量用清热解毒药,势必损伤脾胃。原本有厌油、食纳差、恶心、大便溏而不爽的脾胃湿热症状(即前人所说“湿热氤氲,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再加上大剂清热解毒药,对脾胃损伤更甚,更无食欲,对治疗不利。这种误区就是不辨证,只辨病,把炎症和热证划等号的结果。

误区之二:对无症可辨的乙肝,滥施清热解毒,补益脾胃,活血化瘀酿成坏病。

乙肝的发病率很高,年龄、性别等均无任何特征可稽,无症可辨,唯有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有异常。如此滥施清热解毒药,损伤脾胃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身体每况愈下,非但乙肝病毒标志物不复常,还会带来种种弊端。继之,补益脾胃不当,反增脾胃气滞,壅塞中焦,产生腹胀气滞。

误区之三:对肝硬化动辄活血化瘀,攻坚破积。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纤维化的归宿,其病程之长,身体素质之差,脾胃功能之不足,已不待言。如企图以活血化瘀,攻坚破积,岂有不产生恶果之理。其一,病变是长期的肝损害,不能寄希望于活血化瘀,攻坚破积能起速效;其二,凡是活血化瘀,攻坚破积药均为对肝有直接损害,如三棱、莪术、土鳖虫等都是有毒之品,长期服用对肝脏本身损害很大。

误区之四:中西药并用,利水利尿,弊端甚多。

肝病出现腹水,中药利水有五苓散、五皮饮、车前子、木通、商陆、甘遂等;西药有速尿、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若中西药并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此运用不出三五天,口干、舌红、便结等一派阴伤之症丛生,此时应停用一切利尿利水药,否则阴伤燥化,不可救药。

以上这些误区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如何避免这些误区,下面谈些个人的浅见。

辨证用药,结合检测指标,进行临床观察

甲肝来势凶猛,谷丙转氨酶急剧升高,黄疸明显,有发热或不发热,小便黄,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明显,舌苔黄白而腻,脉象弦数有力。治疗应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利湿热。方药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党参10g,黄芩10g,法半夏10g,郁金10g,川楝子10g,茵陈15g,炒鸡内金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5g,枳壳6g,青皮、陈皮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因人而异,辨证为主,结合检测指标,进行临床观察

目前治疗乙肝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大多数阴转率不高,西药用转移因子等,价格昂贵,疗效不稳定。唯有因人而异,辨证择药,兼以解毒。笔者对无证可辨的乙肝,多采用四逆散加郁金、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白马骨、山药、白扁豆、炒谷芽、炒鸡内金等。若有口苦舌苔黄白微腻者,则以小柴胡汤加郁金、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白马骨、山药、白扁豆等。这两个处方略有不同,前者四逆散加味,适于无症可辨者,后者小柴胡汤适于有肝胆胃热,消化道症状较明显者。用药原则是疏肝药以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等;健脾和胃药以山药、白扁豆、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等;解毒药以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白马骨、野菊花(选其中1-2味)等;凉血药以赤芍、丹参、姜黄等。总之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佐以解毒,不用峻猛攻伐之品。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渐消渐散治肝硬化

临床常见的有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肝硬化,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能持之以恒,使之缓慢图功,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的。

一是要坚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因为肝纤维化导致肝功损害,所致肝区隐痛,腹胀气滞,食后饱胀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所有治疗应疏肝理气,使肝气能正常疏泄,脾胃才能正常纳与化,使之逐渐恢复功能。故疏肝理气,必须与健脾和胃并行不悖,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是软坚散结必须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运用。肝硬化多数脾肿大,都必须攻坚破积,但前提是脾胃功能正常,肝有所养,才能渐消渐散,活血化瘀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土鳖虫等少用或不用,且用量应从小到大。总的原则是渐消渐散,不可为求速效,而欲速不达,弄巧成拙。

三是肝腹水宜行气消水,不妄用峻猛攻水,更不宜中西利水药同时使用。中医认为,腹水的形成,是因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失常,致使水液潴留。所以治疗首先应疏肝理气,健运脾胃,使气化则水化。因而临床运用不宜大剂攻伐利水,要因势利导,在气化则水化的理论指导下,适当运用利水药。或者采用西药利尿,连续用3-5天即停止,间隔使用利尿剂效果更好。其次要注意不能中西药同时利水,否则容易出现利水伤阴之弊,务必慎重。其三,利水药的选择,中药初则以行气利水药如茯苓皮、大腹皮、海桐皮或牵牛子等,不能动手即用甘遂、芫花、大戟之类峻猛逐水药。总之,以轻可去实为好。

四是肝硬化慎于用补。一般地说肝硬化是本虚标实,气血水瘀,不能用温补,只能用清补。以滋养肝阴为主,如生地黄、白芍、丹参、太子参、山药、石斛等清滋而补,忌用黄芪、白术、当归等补气补血药(极少病例可以用)。如有牙龈出血或鼻衄等,可以用玉女煎、百合知母地黄汤、竹叶石膏汤之类,或加用三七、白茅根、旱莲草、丹参、赤芍等,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五是肝硬化的预后问题。肝硬化病人多为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可以在临床上密切观察舌苔和脉象,如舌苔少或舌面光亮,脉弦实刚劲,是为不祥之兆,应大量用滋阴清热,如生地黄、白芍、石斛、牡丹皮、赤芍、丹参、龟甲、鳖甲、知母等。如舌苔能长出薄苔是为好的转机,如舌质深红光剥无苔,是病情危笃,不可逆转。这一临床特征,很有诊断意义。若有舌脉的转化,必须未雨绸缪,审时滋补肝阴,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最后是关于肝病饮食的宜忌问题。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尤其对肝病更显示其优越性,恰当调理好肝病的饮食,很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肝病的饮食以清淡为宜,切忌辛辣燥热之物。清淡的鳝鱼、瘦肉、鱿鱼、墨鱼,尤其是泥鳅,其功用有清热、利水、补脾的作用,故有“水中人参”之称。甲鱼既可滋阴又可软坚,但必须久炖10个小时左右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另外如山药粥、莲子粥、薏米粥,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凡辛辣燥热以及滞气的食物是肝病所禁忌的,如牛羊肉、狗肉、鹌鹑、鸽子都属燥烈性味,不能食用,辣椒、胡椒、生姜也要适可而止。易于滞气的糯米、红薯、土豆亦不宜多食。总之,肝病的饮食应当注意调理,不能任意择食,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cf/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