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膏方女性都想纳入怀中的减肥方
单纯性肥胖,指的是非药物引起的,因个人体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调理不当而导致的体重增加,且属于难以消减的病症。减肥当以消脂降油化腻为主要治疗方向,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肥胖,应从肝郁气滞、暑湿扰心、阴亏肺燥、肾虚精亏、升降失常等引起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入手。 多年前我于一场养生观交流会中,结识了当时身为幕后工作人员的古女士。由于长期用嗓,所以她说话的声音略有沙哑,还偶有咳嗽。出于职业习惯,我提醒她应早治疗,将病邪抑制在萌芽状态。会后没几天,古女士便来找我准备调理调理身体。她说最大的困扰其实是近半年来体重不断增加,虽然没有胖到十分臃肿的地步,但她总是感到非常疲劳,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咳嗽、咽干的症状。本来她也没当回事,毕竟自己对体重也不是特别在意,但认真想想我的话,觉得还是应该吃点药调理一下比较安心。 我见她面色泛白,舌质红,少苔,脉象沉细涩,便建议她用膏方调理。考虑古女士兼有脾气亏虚之证,而实邪不明显,所以我给她开了祛油降脂膏,去掉了水煎药里的生地、元参、熟军,加入清半夏、党参及茯苓,以加强健脾益气化痰浊的功效。 经过一个月不间断的调治,古女士告诉我现在她的咳嗽基本好了,嗓子虽然偶尔也会干,但喝点水之后口干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不光体重减轻了,整个人也觉得很轻松,干一整天活也很有精力。 肥胖虽然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均可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但是脾失健适、痰湿内生也可导致肥胖,即痰湿型肥胖。对于这类肥胖患者不应该盲目采取减肥措施如节食、运动等,首先应该改善胃功能以促进体内水分的代谢,调整脾胃肝胆,从而从根源切断肥胖来源,达到健康瘦身的目的。 端午节前,我的诊室来了一位姓张的胖小姑娘。她坐在那儿,托着下巴颏,说话有气无力的,一看就是典型的“肥人多痰湿”表现。陪同这小姑娘来的是她的母亲,张母说:“唐大夫,我女儿上高中以后,不知道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在学校吃得不好、休息不足,每次回到家,我都觉得她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 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小张是上了高中,住校之后才变胖的,而且体重一直都在增长。虽说每周都有体育课,也会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但那点运动量肯定是不够的。我告诉小张和她母亲,小张这个不叫虚证,不适合用进补的方式进行调理,她这是虚实夹杂证,痰湿内盛,身体装了那么多不需要的黏稠的液体,不光导致肥胖,而且头脑也变得混沌,扰乱心神,人自然就会显得无精打采。由于当时正好是暑天,我便给她开了具有清心畅脾、开窍宁神兼消暑减脂功效的方剂。小张两周后来复诊了一次,体重减轻了2千克,虽然不多,但见其神清气爽、肌肉硬实,想来效果不错,故嘱其继续服用共计一个半月的时间。 我对她进行了两个月的随访,她体重减轻了许多,精神焕发,注意力特别集中,无特殊不适。 脾胃运化失调也可导致肥胖。脾胃运化升降为开门之法,把门开了后,再给予升清排浊,一次性将体内污垢排出体外,造成大便黏腻不爽的湿邪之患就可以解除,待脾胃运转功能恢复,自然有胃口,且污垢排出了,体重自然就会下降。 还有一些女性朋友向我反映,自己在做了人工流产后体重平均增加了5.7千克,这种肥胖多是因为人工流产手术后引起丘脑下部功能失衡,直接波及脂肪代谢,使皮下脂肪出现短时期的周转不灵,造成“积压”所导致的。有这种困扰的女性其实不用担心,在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之后,多余的脂肪会自然消减,无须刻意减肥。 祛油降脂膏 水煎药:桑叶克、百合克、决明子60克、天冬克、番泻叶30克、黄精克、生山楂克、陈皮克、虎杖克、生地克、元参克、熟军60克。 成膏药:阿胶克、龟板胶克、鹿角胶克。 调味药:杏仁(市售、碎)60克、荆花蜜60克、黄酒毫升。 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毫升药液;将龟板胶、鹿角胶和阿胶一起加入毫升黄酒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打碎后的杏仁和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药加减原则:恶心、反胃者,加瓦楞子、旋覆花、半夏曲;烦躁不安、夜间盗汗者,加沙参、丹皮、银柴胡,另将龟板胶改为鳖甲胶;心烦、睡不着者,加柏子仁、夜交藤。 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后两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1个月。 功效:养肺润燥,耗油降脂。 注意事项:本方有驱逐浊邪外出的成分,气血亏虚之患者不适合服用本方,或可加减用药。服膏药后若大便顺畅、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但若腹泻不止、大便质地稀溏,需停止服药,及时就医。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 阿胶养生第一站 长按识别即可治愈白癜风偏方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cf/1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洋洲瓦努阿图护照项目受到高净值人士热捧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的熬制方法与服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