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某患胃食管反流病3年,常反复发作,服中
中医看来,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胃肠疾病的共同表现,因此在中医文献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病名。古医书中的泛酸、烧心、胃咳、胸痹、噎膈、胆呕(胆汁反流)等,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相符合。明代医家唐守元《医林绳墨》记载:“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这些症状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表现,中医针对性治疗胃食管反流有一方法。案例分析:曲某,女,44岁,有胃食管反流病病史3年,常反复发作。刻下:自觉胃脘胀满不适,胸背灼热痛,火热上气,泛酸,嗳气,饮食减少,进食生冷食物后上述症状常加重,伴咽喉不适;但无明显疼痛,同时还有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此为胃中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并有脾虚生湿。治当健脾化湿,调理寒热。方药:法半夏10g,潞党参15g,炙甘草5g,炒黄芩10g,炒黄连6g,吴茱萸3g,黛蛤散12g,生白术15g,茯苓15g,广陈皮10g,白及15g,炙乌贼骨30g,煅瓦楞子30g,广木香15g,制厚朴10g,泽泻12g。14剂后病情好转,再服4周后病情缓解。症状分析:从症状来看,患者有胃脘胀满及泛酸、嗳气,此为气滞、气逆所致;胸背灼热痛,火热上气及小便黄、舌红均说明热邪较甚,而进食生冷后易复发及苔腻,则又提示有脾阳不足,脾虚生湿之象;证候提示其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以热为主。治疗方法:1、以半夏泻心汤调理寒热,因本患者以热为主,故去干姜而改为以清热泻火为主;2、黛蛤散清热凉血,制酸止痛;3、左金丸清泻胃火,降逆止呕;因患者有脾阳不足之象,故减少左金丸中黄连用量,以防损伤脾阳;同时配伍白术、茯苓等组成四君子汤以补气健脾化湿,扶正以助祛邪。考虑患者总体为热重寒轻,黄连用量仍应大于吴茱萸;因其咽部不适,加黄芩以清咽;白及与乌贼骨、瓦楞子均为加强制酸止痛;陈皮、木香、厚朴均为行气降气,苔腻为有湿之象,加泽泻以助四君子汤祛湿。全方合用以调理寒热,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们在临诊过程中,依据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并结合病史和现代研究,具体治法以寒热为纲,在清热或祛寒的同时,兼顾扶正,并根据兼证不同加减治疗。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丰富多样,以中药内服和针灸最为常用,患者平时在家还可以采用刮痧、食疗等方式自我调养。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疾病问题,可免费咨询张老师 添加 获取一对一健康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bm/10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前补虚方主治阴阳气血俱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