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血蚶在广东普遍是叫做“蛳蚶”,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而在潮汕地区叫做“血蛤”。在海南省才叫“血蚶”,每个地区的叫法是不同的,要数广东料理血蚶最有名。

血蚶其实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能吃到,而不单单只是在广东有名。因为其外壳特别,肉体呈紫赤色,血水还多,所以不知深浅的食客都会望而却步。

血蚶

血蚶的确是食如其名,第一次看到血蚶的时候着实被那个外表吓到了,因为打开壳后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个色如血红的汁液,看起来就和人血差不多,晕血的朋友看到这个大概是够呛。

血蚶虽然看起来不敢恭维,但是味道确实一抵一的好,早在以前,就有生食血蚶这一说法,人们认为此方法可以品尝到最原滋原味的生食,虽饱了口腹之欲,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寄生虫危害,而且随着海洋污染愈加严重,血蚶生长环境也受到污染,生食也只能作罢,所以政府明令禁止不准售卖未熟加工的血蚶。但是如此鲜美的食品,人们又怎么可能错过,于是人的智慧在这时候就一览无遗。

血蚶血蚶

血蚶是补身补血的好食材

在浙东沿海,血蚶被视为补身补血的好食材,将血蚶放进滚热的黄酒里烫到六七分熟,就可以食用了,有了酒劲,似乎也更有能量,吃完蚶子,连酒也要仰脖饮尽,此为南方人秀气的豪迈。在传统养生典籍里关于血蚶的记载也不少,蚶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肝经,能补益气血,有健脾散结的功效。蚶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当令的季节里食用,既美味又有益于身体。

血蚶(xuèhān),学名“泥蚶”。海南人就称它为血蚶,广府人称它为“蛳蚶”,潮汕地区的人们则习惯单称为“蚶”。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类”,它的介壳形状,作心脏形,两壳质厚而隆起,左右同形,表面有垄沟,如瓦屋棱,约有三四十条,均由壳嘴而散射。肉柱紫赤色,多血,味极鲜美,嗜好之者,把它视作廉价的补品,下酒的佳肴。因其汁水如血色,故名;又往往因其壳色白如雪,常讹为「雪蚶」。银蚶当属毛蚶同类,唯体型大小有别,较一元硬币稍小。口感上,银蚶要比毛蚶更鲜、更嫩,也更难调理。银蚶是价格很高的经济作物,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现在许多地方都是筑塘引水养殖,比毛蚶要乾净许多。银蚶个小壳薄,绝对不是小毛蚶,毛蚶壳上有毛,银蚶没有。

中国血蛤的蛋白质含量为鲜质量的10.59%(占干基质量的60.23%),粗脂肪占2.62%。所测得的17种氨基酸为.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05%,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3.35%。脂肪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共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所测出脂肪酸总量的(UFA)所占比重为63.52%,另外,中国血蛤还具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血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蚶的生长地是在滩涂上,所以打捞出的血蚶可以被称为“泥孩子”,所以第一步就是将蚶洗净去除泥沙,这样吃起来的口感才会更好。而在日常中最普遍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常见的是“血蚶白灼”。用沸水烫15秒左右,刚好能够去除腥味和杀死寄生虫,而且还不会让其本身的鲜味丧失。

这样的血蚶剥壳的出来,肉质最为鲜嫩,并且壳内饱满多汁,颜色呈现鲜血红色,并且配上本地特有的酱汁——三渗酱,(这是广浙地位特有的一种酱料,堪称血蚶的灵魂伴侣。三渗酱是由当地的南姜,适量的醋和一定比例的辣椒等材料制作而成,这种酱汁包含了世间“酸甜苦辣咸”五味,一酱抵五酱。)一道菜下来仅有血蚶和酱汁,看起来简单得平淡无奇,实则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在食用血蚶的时候,第一次尝试的人都会把那个“血水”倒掉,这对于爱吃血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一般在吃血蚶的时候都会先嘬上一口汁水,然后才开始蘸上蘸料品尝它的肉。

血蚶可以用多种烹饪方式呈现,比如凉拌、生卤、白灼、炒、蒸、做汤羹等等。只要保证焯时不生不老即可。生腌血蚶,腌制时间控制在20小时以内,腌料掩盖浓腥。吃起来鲜而不腥,爽而清甜。

以前许多上海人非常喜欢吃血蚶。结果在年(大概吧)引发了乙肝大爆发。当时我还是初中生,好几个同学全部倒下。结果就禁售了。因为不干净的血蚶中含有乙肝病菌。

现在好多嘴馋的上海人只好跑到外地去吃。我在山东也吃过,据说那里的血蚶没有问题。

因为我妈妈特别喜欢吃血蚶,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

上海人吃血蚶只有一种做法,就是白灼,甚至是微微白灼。一定要带着血丝去吃。

不过,我本人对血蚶简直深恶痛绝。在海鲜中,我根本就不认可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真正优秀的海鲜,是不带让人难受的腥味的。比如法国生蚝。虽然也算是浅海滩涂的海产品。但是吃起来没有难受的感觉。即使不用柠檬汁,生吃,也感觉非常棒!

再如,海胆。不说濑户内海的海胆,就是青岛的海胆那也非常好吃。新鲜中带着甘甜的味道。

而血蚶就完全没有这种新鲜感,自然感!

我想为什么人们喜欢,是因为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吧!

一提起血蚶,亚洲城市美食就哈喇子直流因为有一年去泉州某死党家做客,事先被强行洗了脑,说么血蚶是闽南人招待贵客之类云云,当时只有硬着头皮当敢死队了。

起初血蚶摆面前还有些小担心——开水一烫就上桌,一掰开壳就血流成河,一咬下去满嘴是血……只是,后来就停不了口了,蚶肉滑得就像是吃香菇,既肥厚又丰满,味道鲜甜,还带点螃蟹膏脂的香,一个字:爽!

其实它的味道并不刺激,反而温润,懂吃的老饕要的就是那一口血水,咸鲜中带着矿物味,正确的顺序是先将壳里的血水嘬完,再开始剥开蚶壳吃肉。

潮汕最本土的调料就是捣蒜泥+醋,那种酸爽,亚洲城市美食一人可以吃两斤。

广东人过年过节的时候吃血蚶,作为一道开胃菜

新鲜的血蚶买回来,需要洗刷干净外壳。用沸水烫个10来秒,这样刚好达到了血蚶能掰开,而血水不会被煮干,保持着原汁原味(注意这一点很重要)。

烫过的血蚶可直接用手掰开,如若不行可用一元硬币卡开。腌料就是酱油,蒜头,生姜,芫荽,芹菜,葱,辣椒,芝麻油等按比例调配而成。潮汕的生腌,虽然家家用料不同,但大多包含蒜头、芫茜、姜和指天椒。这些调料既能给生腌的海鲜带来美味,同时也是杀菌利器。把腌料浇上开好的血蚶,开始享受这个味觉冲击。血蚶本身的鲜美,腌料附带着的咸、辣、香更把血蚶的味觉享受推上另一个境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lengzia.com/wlzbm/10481.html